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10-16
近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在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工作会议暨便民生活服务月启动会上发布2025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典型案例集》,盐湖区姚孟街道“皮革城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果成功入选,成为山西省此次唯一的社区代表。
在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皮革城社区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以贴近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从商业业态、助老扶幼、文体场景、基础设施、数字服务5个维度精准发力,构建起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生活圈,让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升级。
丰富商业业态
构建圈内“新”经济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们配齐了综合超市、菜市场、便利店、餐饮店、理发店、家政服务机构、维修店、再生资源回收站、医疗服务机构等基本保障类业态。”皮革城社区负责人介绍。
民以食为天,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吃得好,是皮革城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点。为此,该社区打造了以社区食堂为主体,便利店、特色餐饮店、老年配餐中心、箱式移动餐饮售卖车等为补充的多层次餐饮供应体系。同时,对菜市场、菜店进行标准化改造,鼓励品牌连锁便利店、餐饮店根据实际情况延长经营时间,满足居民夜间消费需求。
坚持助老扶幼
展现圈内“新”关怀
“一老一幼”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在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皮革城社区不断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政策体系,力促多方参与,优化服务供给,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托起“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
针对老年人,打造现代化老年活动中心。依托金悦华府小区提供的3000平方米活动场地,重点打造老年人文化活动室、棋牌室、理疗室等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实行第三方管理,社区主责监督,有效满足辖区老年人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
针对幼儿托育需求,探索“一刻钟幼儿托育圈”。优化社区、学校、托管班三点一线就近资源,引进高品质、普惠型托幼机构,在党群阵地打造“四点半”课堂,招募大学毕业生、离退休干部担任志愿者,缓解家长“无人带娃”的困扰。
完善体育休闲
拓宽圈内“新”场景
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文化体育服务的“可得性”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皮革城社区首先从阵地资源整合破题,充分盘活党群服务中心、康养中心、学校等现有公共场所,打造集文化阅览室、舞蹈室、健身房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圈,让居民的文化业态不断充盈。
为让文化服务更接地气,皮革城社区着力延伸服务触角,组建起各类文体专业志愿服务队。队伍从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社区居民中广泛招募骨干力量,定期开展舞蹈教学、美术培训、书法交流、养生讲座等志愿服务进小区、进校园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滋养,持续充盈精神文化生活。
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皮革城社区将医疗服务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打造“健康守护圈”。依托社区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健康追踪;针对患有慢性病和特殊疾病的老年人,邀请专家义诊团队入驻社区;针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提供上门义诊服务,让居民实现老有所“医”。
加强基础设施
打造圈内“新”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功能之一。皮革城社区将就业服务端口前移,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找工作服务窗口”,依托辖区家政、餐饮等服务行业资源,推出“不挑不拣三天就业”的保障政策,推动居民在“一刻钟”范围内实现就近就业、就近服务。
为破解“停车难”这一民生问题,皮革城社区多措并举优化停车管理。通过对新修建道路泊位进行梳理,盘活存量停车场所资源,启用闲置停车设施等,有效挖掘停车资源潜力,规范车辆停放秩序,让“圈”内出行更顺畅。
为顺应绿色出行趋势,皮革城社区加快补齐充电设施短板。在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城中村等重点区域新增智能充电桩,并同步引入市场化运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充电设施的维修管护,构建起覆盖广泛、运维规范的社区充电网络。
聚焦线上平台
实现圈内“新”便利
数字化赋能让便民服务更精准高效。皮革城社区建立“能人巧匠”微信群,吸纳小商小贩、手艺匠人加入,同时联动小区物业公司形成服务合力,提供信息查询、生活缴费、地理导航等“一站式”便民服务,让渐趋消失的“小修小补”服务重新回归居民生活。
为让便民资源“一图可知”,皮革城社区精心绘制“15分钟便民生活圈布点图”,采用不同颜色、图形对养老服务、文化体育、行政服务、医疗配套、便民商业等服务点位进行标注,并通过微信群、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广泛推广,为居民提供精准化智能导航服务。
在社区安全治理方面,皮革城社区同样注入科技力量。在电梯内、井盖周边、小区楼栋出入口等关键位置安装智能摄像头,同时引进智能报警系统,实现对违章搭建、电动自行车进电梯、高空抛物、乱堆杂物等问题实时监控与快速处置,用智慧防线守护“圈”内平安。
“皮革城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经验做法,充分展示了我市的民生服务精度与基层治理效能,为全国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供了基层视角的参考。”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获评全省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数量已达21个,占全省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市县两级商务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建设,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本报记者 韩维元)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