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5-10-15
道路是城市流动的“血脉”,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漫步在城市街头,可以看到曾经坑洼颠簸的禹西路如今宽阔平整,雨天易积水的老东街换上了新型透水砖,提升改造后的中银路“颜值”与功能兼具……一条条城市“动脉”经过提升改造后纷纷“焕新”。
近年来,我市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持续推进道路提质升级,用一场场精准的“城市肌理焕新手术”,将市民出行的“痛点”转化为民生答卷的“亮点”,让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温度,在每一条畅通的道路上悄然传递。
主干道焕新 从“颠簸路”到“安心线”
“以前开车经过禹西路,隔三岔五就得‘颠一下’,现在稳得很,开车经过很舒适。”禹西路重新通车后,市民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道路复铺带来的直观变化。
作为中心城区一条南北主干道,禹西路(禹都街至红旗街)已“服役”17年,路面塌陷、龟裂等“病害”曾让市民出行体验大打折扣。
今年上半年,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对该段道路进行复铺,经过特殊工艺找平的路面不仅实现了“黑、平、耐”的效果,这条路也成了市民日常通勤的“安心路”。
7月30日,禹西路(魏风街至红旗街)非机动车道通车,标志着禹西路(禹都街至红旗街)复铺工程全面完工。路面上机动车道标识清晰、非机动车道秩序井然,昔日的“颠簸路”彻底变身城市风景线。
老街改造升级 要“面子”也要“里子”
道路更新,既要“面子”靓,更要“里子”实。去年以来,中心城区老东街、中银路、凤凰路等多条道路接连“焕新”,实现了“颜值”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作为中心城区建设年代较早的街道,这些道路已超出“服役”期限,路面破损严重,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地下管网没有实施雨污分流,一遇到强降雨天气,路面容易出现积水,导致周边市民出行不便。
去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重点实施“七合一”雨污分流及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在对这些道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的同时,还同步实施了道路、交通、电力、照明、绿化及其他附属工程。如今,经过提升改造后的老街不仅“颜值”大幅提升,整体功能也进一步完善。
路面提升改造过程中,施工方选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可使路面达到“黑、平、耐”的效果;人行道铺设的是灰色新型透水砖,雨雪天能达到更好的渗水效果;人行道和机动车道连接处的路缘石采用弧形砖,设计更加人性化……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都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温度。
城市快速路提质 促发展又惠民生
道路延伸到哪里,发展的活力就涌动到哪里。今年4月,国道209盐湖段主车道的通车,让盐湖区与临猗县的“半小时通勤圈”成为现实。这条1998年建成的道路,曾因22米宽度,沦为城市出行的“堵点”。
经过提升改造,这条城市快速路彻底“换了模样”。路基宽度拓宽至43.5米,主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辅路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同时还建设了人行道,
兼顾慢行需求。南孙坞村和程家庄村村口的高架桥更是解决了“人车混行”的隐患,让群众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从中心城区老街焕新,到跨区域快速路提质,城市道路更新从未止步。当乌黑的路面延伸向远方,车辆平稳畅行,市民在慢行系统内悠闲散步,这幅“路通业兴民安乐”的画卷,正是我市以道路更新书写民生答卷的生动缩影。相信随着我市城市更新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将会有更多道路“旧貌换新颜”,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温度也将伴随着延伸的道路,温暖每一名市民的心田。
(记者 樊慧敏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