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飞线”充电、入户充电、违规停放等问题,在我们身边存在几何?隐患几多?应担几责?治理几策?——

四问电动自行车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3-05

近日,国内发生的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令人痛惜。为了深刻汲取教训,加强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消除火灾隐患,连日来,盐湖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联合盐湖区各街道办事处、相关社区,对辖区部分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入户充电、违规停放等问题进行检查、整治。记者跟随检查组一行走访发现,这些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

这些行为存在哪些隐患、责任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如何有效杜绝?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现象: 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入户充电、违规停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家属院里,检查人员和家属院物业人员逐楼、逐单元排查,发现仍有个别居民从家里直接把电线拉到楼下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检查人员现场对该居民进行劝导,告知“飞线”充电存在隐患和危险,引导居民到附近的充电桩安全、合规充电。

在人民北路的一个小区里,检查人员经过一幢单元楼,恰好遇见一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出来,该居民承认为图方便,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家里充电。

在铺安街的一个小区,检查人员看到单元楼内基本上没有停放电动自行车,但有些单元楼前停放有电动自行车。

据该小区物业负责人说,每天保安会将楼前停放的电动自行车移到车棚内,前脚移了,后脚个别居民图方便,又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到楼前。

“这段日子,我们每天都到小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联系物业,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解决。对有难度的问题,则会同消防、公安、城管等部门,进行综合整治。”盐湖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盐湖区政府已召开专题会议,加大对该区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车棚、充电桩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

呼吁: 麻痹大意要不得

盐湖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站站长高璐说,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违规充电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麻痹大意、侥幸心理要不得。 “飞线”充电方面,电线裸露在室外,风吹日晒,刮风时电线随风摆动,可能造成漏电和短路,极易引发火灾;插座裸露在外,雨天可能造成短路,轻则跳闸,重则引起电动自行车起火,从而引发火灾。 电瓶入户充电方面,据统计,涉及电动自行车的火灾,九成以上是在充电时引起的。电动自行车着火是类似于爆燃的状态,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和火焰,极易把周边可燃物引燃,而室内易燃物品很多,一旦起火极易酿成火灾。 电动自行车停放到楼道里或楼前,一方面堵塞消防通道,若发生火灾,影响人员疏散,另一方面会引发电动自行车着火,加大火灾蔓延。

提醒:

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

拒不改正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山西君宜(运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军杰说,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拒不改正的,责任人均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由此造成火灾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责任人应承担警告或者拘役、罚款的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规定,严禁在建筑内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连廊、楼梯间、安全出口及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电动车自行车及蓄电池不得上楼入户,不得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在高层民用建筑内存在上述行为,拒不改正的,将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因违规停放、充电造成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

因违规停放、充电造成火灾,构成犯罪的,将有可能按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破解: 治理源头 疏堵结合

市政协第一届至第四届委员、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原副主席朱建中说,有效杜绝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应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从源头抓起,有关部门地、市、省三级联动,对规模以下的电瓶、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进行排查,不合规的坚决停产、停售,并公示告知消费者,最大限度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扩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增加充电桩,满足居民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

消防、城管、社区、物业等联动形成合力,加强检查、整治、治理;针对难点问题加强沟通、综合考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环境秩序和美观。

建立长效机制,由消防部门单项授权小区物业根据《消防安全法》,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并将处罚结果反馈给消防部门,加大监督、管理与联动力度。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居民认识到一个人违规行为可能危及一个单元甚至整幢楼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倡导居民遵守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规定,发现身边违规行为勇于站出来举报,只有从全员做起,人人都是安全员、监督员,才可能营造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记者 李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