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让学生回归本真和天性,让校园回归自然,永济市城东中心校创新教育模式,为孩子们——

构筑“幸福教育”成长乐园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12-15

本报记者 李宏伟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根据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喜好的社团活动;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从一种课堂走出,转身走向另一“课堂”,和孩子们在互动中一起成长;在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有“体艺”加身,都能找到快乐,享受到“幸福教育”带来的美好时光……时下,在永济市城东中心校每所农村学校里,都呈现出“幸福教育”的校园氛围。

近年来,永济市城东中心校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立足“双减”,用梦想引导学生的人生方向,用道德塑造学生的精神境界,用信念培养学生的阳光个性,树立“奠基未来、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让学生乐在童年,让校园回归自然,让学生回归本真和天性,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为孩子们构筑了“幸福教育”的成长乐园,成为永济市乡村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以“德”厚植成长底色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在嘹亮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声中,孩子们高举鲜红的队旗,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这是永济市城东中心校四冯小学三中队开展的一次队建活动的场景。

这是一群乡村少年,他们充满朝气、团结自信、向阳而行;这是一个拥有54名少先队员的集体,他们争做爱党爱国的好孩子、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崇德向善的好少年。在继2022年度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殊荣后,今年,四冯小学少先队三中队再次被全国少工委授予“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

四冯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所农村学校。近年来,四冯小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工作,发挥德育阵地作用,规范日常德育教育,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和亮点。

德育是厚植成长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少先队活动,该校运用“三结合”,即少先队活动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与学科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有效地推进少先队活动蓬勃开展。在实践中,该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力,帮助少年儿童拥有快乐的课外生活,让更多学生在提供展示的舞台上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一个自我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少先大队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成立了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包括篮球、舞蹈、手工、诵读、绘画、锣鼓等。通过参加课外社团活动,该校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四冯小学注重少先队员们的成长过程,重在思想引领,培基铸魂。四冯小学三中队像一株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我们仍需持之以恒,勇毅前行。未来,我们只有继续发扬团结自信、朝气蓬勃的奋斗精神,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该校少先队三中队辅导员高莹老师说。

目前在永济市城东中心校,像四冯小学一样,郭李、干樊、侯孟这3所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孩子在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很多道理,经常回到家给我们讲一些红色故事和家风家训典故,让我们也很受教育。”永济市城东中心校侯孟小学学生家长梁孟楠说。

一点一滴即成长,从小事着眼,从细处着手,在学生成长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细节上下功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城东中心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培育学生的文明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实践中以践行“立德树人”为指导,学校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理想教育、挫折教育、学习态度教育等,让每位学生铭记、践行校训校风,使之成为伴随同学们一生的精神食粮。学校结合乡村教育的实际,把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重点放在习惯培养上,要求学生习礼仪、懂规矩、明职责,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校的生活、学习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从而让孩子在晨诵、上课、课间操等时间以及活动、就餐、就寝、礼貌待人等方面都能做到行为自律、阳光自信、文明乐学,让所有孩子都能全面发展、积淀素养、养成习惯、快乐成长。

永济市城东中心校校长凌俊锋表示,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重要内容,让每个孩子阳光自信、快乐成长,让每个学生有变化、有文明、有习惯、有进步、有活力,是城东中心校坚持不变的育人目标。

在社团里找到快乐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演奏《弟子规》这首曲子。这首曲子曲调既悠扬婉转,而又有深情,是传统文化、古老乐器与现代演奏艺术巧妙融合……”这是郭李小学音乐社团的孩子们正在上的一节葫芦丝演奏音乐课。音乐老师通过课堂将音乐与故事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悟经典。

让音乐点亮未来,促进孩子们快乐成长。从2020开始,郭李小学经过了三年的摸索,形成了特色的“音乐课堂”。该校本着“人人会乐器,个个能演奏”的宗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学习管乐、鼓乐,而且让师生人人会吹葫芦丝。在学习乐器技能的过程中,师生开阔了视野,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敲鼓时要和着节拍,敲出气势来,敲出威风来,一起来……”在侯孟小学锣鼓社团的课后活动中,鼓乐老师正在带领孩子们一起练习锣鼓,铿锵的鼓点、高亢的鼓声、舞动的鼓槌、优美的旋律,展示出孩子们英姿勃发的精神风貌 。

作为我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侯孟小学几年来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丰富多彩的课后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了自信和满足幸福感。

在社团活动中,该中心校干樊小学的跳绳也成为一大特色。该校开展“与绳共舞、健康幸福”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快乐”的意识,同时,跳绳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师生在体育活动中加深彼此的了解,让师生“同行同心同乐”。

“我的校名我来写”,这是四冯小学给热爱书法的孩子们布置的每周“作业”,让他们在习得一手好字的同时,还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据悉,该校秉承书法育人的理念,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注重写字习惯的培养,以提高书写水平、提升人格修养为目标,让孩子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写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成功的自信。目前,四冯小学将已装裱精美的百余幅师生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作品进行陈列展览。尤其是“我的校名我来写”活动,让“小小书法家”轮流书写学校校名,并张贴在校门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家长的好评。

目前,在城东中心校的四冯小学、郭李小学、干樊小学、侯孟小学4所农村学校,社团活动覆盖到每一位师生。社团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了书法、锣鼓、军鼓、管乐、葫芦丝、课桌舞、象棋、篮球、乒乓球、泥塑、大课间操等,同时还有劳动实践课等,各种社团活动也已经蔚然成风。

凌俊峰说,城东中心校坚持“立足本色,注重角色,创办特色”的育人目标,各项活动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进灵魂,天天坚持,样样落实,无论是体育类活动,还是艺术类活动,都让农村少年儿童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

家校携手“幸福教育”

“唯有匠心打磨,才有精彩课堂。我们教师精心选课、落实目标,突破重难点、设计练习、制作课件,通过参赛教师共同磨课、研课、整合、反思,为学生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现了教师的风采,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步。”近日,在郭李小学开展的教师“赛讲课”活动中,学校负责人周转转勉励教师们。

“办有特色学校、建有文化校园、培有专长教师、育有个性学生”这是永济市城东中心校的强校兴教目标。近年来,在开展社团活动的同时,该中心校以提高质量为目标,抓常规,重课堂,以教学为中心,谆谆教诲学生为本,循循善诱育新人。抓常规,把教学常规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抓教研,通过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抓课堂,让“生本、生动、生活、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境界和追求;抓校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塑造学生,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师的课堂鲜活了,教师的育人灵动了,教师的素养提升了。教师们以敬业的精神、博爱的情怀、务实的作风、向上的追求、伏案的批改、耐心的辅导,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进、学有所得。

在做好教育教学的同时,永济市城东中心校还积极开展家校共育工作,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成为“幸福教育”的基础,从而办好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困惑,做好自己,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近日,永济市教育局心理教育专家送教下乡,来到四冯小学给家长们开展了一堂家庭教育讲座。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打造“幸福教育”育人模式,城东中心校积极开展家长课堂活动,让家长提高育人素养,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家校共携手,同心育花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身先示范的身边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在家校共育上,永济市城东中心校坚持携手共育的原则,在每一次的家长课堂活动中,都制定家长课堂的详细教案,达到共育的目的。温暖的教育,都是从相遇开始的,最终都是让家长带着一份期许而来,怀着一份信任而去,达到家校共育的温馨效果。

记者手记:活力满校园,幸福染童年。走进永济市城东中心校的每一所农村学校,记者看到的是一派朝气蓬勃的校园氛围,看到了孩子们积极向上、享受快乐教育的场景。点亮未来,让幸福成为校园色彩。永济市城东中心校遵循教育本真,凸显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提高了育人质量。在未来发展中,该中心校坚定“负担减下去,素质提上来”的信念,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重教学,又重育人;既重培根,又重铸魂,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样态,走出一条“课堂灵动、学生轻松、活动丰富、特色凸显”的特色之路,构建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城东教育”样本。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