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5-10-29
走进盐湖区南城街道柏口窑村徐军龙家的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顶上一排排整齐的光伏面板,在阳光下静静伫立,与中条山畔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一片光伏装置不仅是家庭清洁电力的来源,更是这个家庭践行低碳生活、追求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光伏面板上的“阳光收益”
徐军龙家是村里第一个吃“光伏螃蟹”的农户,这套屋顶光伏系统,不仅满足了家里电器的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还能并网卖钱,每年有三四万元的“阳光收益”。
去年,他们家人听说光伏发电能省钱还能赚钱,就拿出积蓄,在屋顶装了光伏面板。如今,走进他家,空调、冰箱、电磁炉等家电一应俱全,每一度电都来自屋顶的“阳光馈赠”。“以前每月电费得两三百,现在不仅不用交电费,多余的电还能并网卖钱。”徐军龙翻出手机里的电费账单,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稳稳到账,一年下来就是三四万元。
这光伏装置既是清洁电力的来源,也是绿色生活的“活广告”,成了全村推广光伏的“样板房”。
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达人”
在徐军龙家,低碳环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精打细算的节能节水节电节粮“四节”模式。
一水多用,洗菜水、淘米水用来浇灌院子里的花卉树木,杜绝长流水,柱状、雾状水流区分用;灯具采用节能的LED灯泡,用最小的能耗换取最大的光明;“人走电断”是铁律,电视机、充电器、音响等设备的插头不用时绝对不留在插座上,杜绝了待机耗电;根据家人的饭量精准下米煮饭、按需做菜,力求每顿饭都吃得干干净净,从餐桌上落实“光盘行动”。
“别看事小,积少成多能省不少电。”徐军龙指着插排上的指示灯说,现在家人出门前都会仔细检查,不让“待机耗电”浪费能源。
邻里互助下的“绿色养成”
自家尝到甜头后,徐军龙一家成了村里的“光伏宣传员”。邻居们围着他问安装成本、发电效率,他就领着大家去屋顶看光伏板,翻出电费单算账。“刚开始大家都怕亏,我就把自己的经验全分享出来。”在他的带动下,村里10多户村民陆续装上了光伏面板。
徐军龙夫妇不仅践行环保理念,还主动拉着邻居一起干,提醒大家别乱倒垃圾,积极参与村庄卫生整治,还带头去做环保公益,践行低碳生活。
村里好多人看着光伏院子“又美又赚钱”,也跟着装了光伏板,慢慢都养成了“随手关灯、节水节粮”的良好习惯,积极投身环保公益活动,共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记者 赵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