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5-10-27

“运城要看的地方太多了,它是个大宝库,10集节目都不够表达。运城文旅,大有文章可做。”在采访中,刘芳菲坦言,“如果让我推荐,我会说,来运城,一天、一周、一个月都不够,来运城就要来N多次。”
参观的过程中,刘芳菲金句频出,每一句都带着对运城深深的认同与热爱,为观众勾勒出一幅独具魅力的“芳菲版”运城印象。
解州关帝祖庙:
一座建筑与精神的丰碑
谈及解州关帝祖庙的独特之处,刘芳菲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气场。“那是从帝王到百姓,从官方到民间,共同发自内心的信仰最终凝结成的建筑形态。这种信仰的建筑化呈现,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刘芳菲的功课做得很足,对庙中的建筑细节如数家珍。她说,解州关帝祖庙的建筑规制是非常讲究的,重檐歇山顶代表着关公地位的极致尊崇;梐枑为雍正御赐,功能是“文官落轿、武官下马”,意义堪比文庙前的下马碑;春秋楼的菊花藻井并不能转动,是一件凸出于顶的装饰精品,体现了古代匠人登峰造极的“小木作”工艺,是为关公寝宫献技的炫技之作,尽显艺高与胆识……
在她看来,解州关帝祖庙超越了一座物理空间的范畴。“我们不仅是在参观一座庙,更是在与一种精神对话。关公文化中的‘忠、义、仁、勇’,是跨越时空的财富,在今天依然意义重大。”
万荣后土祠:
被低估的华夏文明根脉
谈及为何在《芳菲的文明之旅——寻访山西古建筑》第二季中选择看似“冷门”的后土祠,刘芳菲说:“这里是华夏农耕文明最古老、最重要的土地神庙,历史上曾有9位皇帝24次亲临祭祀。”她希望透过镜头,让更多人看见这座中国祠庙建筑的典范,了解其背后深厚的“后土文化”。
她还为我们厘清了多处文化细节,谈到“后”字本义,陈芳菲拿出小本子为大家解释:“‘后土’的‘后’,并非‘前后’的‘後’的简化,而是皇后的‘后’延伸下来的本字,其字形就如同怀孕的女子,象征着孕育生命。”
说到秋风楼由来,她解释多数名楼是先有楼,后有诗文;而秋风楼恰恰相反,是先有汉武帝的《秋风辞》,后有的楼。
直播的初心:
还原真实的古建文化
关于“直播+文旅”的探索,刘芳菲心怀一份责任:“希望通过《芳菲的文明之旅》这一节目,唤醒更多人对古建筑的关注,并纠正那些浮夸的、不尊重历史的讲解,让大家能真正地走进古建,读懂其背后的文化与精神。”
(记者 李婉玉 荆毅萍 赵泽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