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5-10-29
![8bd7468e-54db-40a3-bcae-b53fdd4b45bf.jpg[1].jpg 8bd7468e-54db-40a3-bcae-b53fdd4b45bf.jpg[1].jpg](http://www.ycwenming.cn/pic/2025-10/29/337f53f2-b0e1-4eb6-9dc3-787cb67ee203.jpg)
运城晚报讯(记者 杜磊)近日,备受关注的第6届全国传统风筝创意扎制大赛在山东潍坊世界风筝公园举行。运城学院学子樊天利、邹依航凭借融入传统技艺与创新理念的河东风筝作品,在众多参赛队伍中崭露头角,荣获大赛二等奖,展现了他们扎实的风筝扎制功底,更彰显了该校风筝研究基地在传统河东风筝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育人成效。
运城学院作为深耕河东风筝研究与传承的地方高校,2023年被授予山西省河东风筝非遗传承基地。该校设立的风筝研究中心,为此次参赛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赛前筹备阶段,基地充分开放专业实训场地,提供河东风筝传统扎制所需的竹材、绢布、颜料等材料,还特邀深耕河东风筝技艺数十年的非遗传承人李汝珍老师及校内专业教师王冬慧、杨国珍老师,全程助力樊天利、邹依航打磨作品。
此次参赛作品以“晋南民俗风情”为核心主题,在传承河东风筝传统形制的基础上融入创新设计,骨架采用运城本地优质竹材,经多道工序打磨至粗细均匀、韧性十足;画面则以蒲剧脸谱为核心创作元素。
河东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地域艺术风格,常融合传统艺术符号来展现文化底蕴。作品中,色彩鲜明、造型各异的蒲剧脸谱,是中国蒲剧艺术的重要标识,不同的脸谱颜色和图案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与身份,如红色脸谱常象征忠义,再搭配上具有传统纹饰的装饰,既体现了河东风筝工艺的精巧,又将蒲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与风筝艺术相融合,传递出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是传统工艺与戏曲艺术碰撞出的创意火花,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创新表达。比赛现场严格遵循“创意展示——扎制实操——放飞测试”三大核心流程,全方位考核参赛作品的文化内涵、技艺水平与实用性能。
在创意展示环节,樊天利、邹依航详细阐述了作品对河东风筝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思路,从纹样设计到工艺选择,均紧扣河东风筝文化内核,赢得评委对“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理念的高度认可;扎制实操环节,两人默契配合,精准完成河东风筝传统的“竹材处理、骨架拼接、绢布裱糊、色彩晕染”等关键工序,每一步都尽显专业,展现出对河东风筝传统技艺的熟练掌握;放飞测试阶段,其作品凭借河东风筝特有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在不同风力条件下均能稳定飞行,风筝上的民俗图案随风舒展,成为现场一道兼具传统与美感的风景线。
“能拿到这个奖项,离不开学校风筝研究基地对河东风筝技艺的系统教学,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推广河东风筝文化的决心。”赛后,樊天利、邹依航难掩激动。
他们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河东风筝技艺,尝试将更多运城地域文化符号融入作品,让传统河东风筝飞向更广阔的舞台。
运城学院风筝研究基地负责人表示,此次获奖是学校“以传统工艺为基、以实践创新为翼”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基地长期致力于河东风筝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后续将进一步完善河东风筝课程体系,开展更多实践创作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传统河东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培养青年力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