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11-21
在我市中心城区禹西路一家养老机构内,老人踩着防滑地板迈出安稳步履;湖湾康养中心里,社区养老志愿者传授书法的身影温暖动人。这两幅定格在冬日里的温情画面,都离不开一位深耕养老服务行业六载的“点灯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获得者、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秘书长祁伟瑞。
从一砖一瓦的适老化改造破题,以“一机构一方案”匠心规范养老机构运营;靠“社区养老顾问+社区养老志愿者”双轨模式,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精度、陪伴有温度;借讲台与手册播撒智慧,让养老服务行业经验成燎原之势。多年来,祁伟瑞以专业与坚守筑牢幸福港湾,让“老有所养、老有颐养”的愿景在细微处绽放光芒。

匠心筑标准
让养老服务更规范
初冬暖阳,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我市中心城区禹西路一家养老机构七楼的走廊上。脚下,防滑耐磨的蓝灰色PVC地胶令人步履安稳;墙上,“关爱老人·幸福之家”的标语旁,精心布置的照片墙记录着老人们的温馨点滴;房间里,清晰的床头信息卡片、淋浴器旁牢固的安全扶手、衣柜里物品的分类整理……这些细致入微的设施和软性服务的体现,无声地诠释着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专业内涵。
“这儿卫生间有扶手,地板不滑,住着比家里还舒心!”谈起这个住了三年的“家”,91岁的王喜管老人赞不绝口。这份发自内心的认可,离不开一位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默默推动者——祁伟瑞的付出与专业坚守。
据了解,这家养老机构建立之初,沿用了医院病房的设计标准,在适老化细节和服务流程上存在不足。祁伟瑞得知后,主动介入,秉持“一机构一方案”的理念,免费提供规范化建设指导。从地板材质的选用,到提示标识的张贴位置;从洗衣房的科学分区,到心理咨询室的氛围营造,她都悉心指导,帮助该养老机构迈上规范化运营轨道。
“现在老人和家属来参观,普遍反映我们这里规范、专业,信任度提高了,入住率也明显提升。”该养老机构负责人秦乾表示,标准化养老服务不仅带来了管理上的便利,更提升了服务品质和机构口碑。
这只是祁伟瑞赋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六年来,祁伟瑞的足迹遍及我市各大养老机构。她深入一线调研,为多家新建和改扩建养老机构免费量身定制运营方案,从空间规划到服务流程,提供全方位指导,帮助养老机构规避运营风险,实现规范化起步。面对养老机构运营中的实际难题,她主动上门服务,累计编撰涵盖运营管理、应急处置等内容的标准化台账近百份,构建起可直接复用的养老服务体系。
“很多从业者有热情但缺方法,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帮助他们走稳发展的每一步。”祁伟瑞说。在她与记者交谈时,手机不时收到来自河津、永济、稷山等地养老机构的咨询信息。
不仅如此,面对传统养老服务人力短缺、效率低下的痛点,祁伟瑞主导搭建以等级评定为核心的线上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养老服务全流程留痕、标准化管理,将纸质办公量削减50%,工作效率提升40%。
据了解,该系统在永济市一养老机构落地后,意外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服务监管效能显著增强。“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最终目的是让护理人员能把更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直接用在陪伴和照护老人身上,提升服务的温度和品质。”祁伟瑞阐释着她的初衷。

创新保障网
让社区养老有温度
“起笔要稳,中锋行笔才能写出力道。”11月17日下午,湖湾康养中心的二楼墨香萦绕,77岁的周恒义穿梭在几位练字的老人之间,不时俯身示范。握笔、运腕、蘸墨,老人们学得专注,他教得投入。
在这里,周恒义不仅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更是一名社区养老志愿者。而他所在的湖湾康养中心,活跃着许多和他一样的社区养老志愿者。他们依据个人特长,无偿或低偿开设朗诵、舞蹈、八段锦等课程,用热情与耐心重新定义“晚年课堂”,让老年人的日常变得充实、多彩。
除了社区养老志愿者的温情陪伴,另一支专业力量——社区养老顾问,也在默默守护着这里的夕阳红。他们如同养老服务的“导航员”,帮助老人和家属快速对接政策资源、养老机构、家政护理等服务,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扰。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养老顾问还会为老年人量身定制养老方案,综合考虑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规划最适合的养老模式,让养老服务更加精准贴心。
如今,这一“专业顾问+暖心志愿者”双轨并行的服务模式,已在湖湾康养中心落地生根,化为“社区养老顾问东湖湾服务站、社区养老志愿者东湖湾服务站”的生动实践。这一创新模式的建立离不开祁伟瑞的积极推动。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整合专业力量与志愿资源,既填补了专业养老服务的缺口,又强化了情感支撑,让社区养老既有精度又有温度。”祁伟瑞介绍道,在多次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养老服务经验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养老顾问+社区养老志愿者”的组合模式能有效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与满意度,于是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动在基础较好的湖湾康养中心先行设立试点。
“目前试点工作运行平稳,反响良好。接下来,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与更多社区建立紧密联系,将这一成熟模式逐步推广复制,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暖心的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共同织密、筑牢社区居家养老的民生保障网。”祁伟瑞说。

薪火传智慧
让服务人才更专业
“建筑内的公共交通空间应做到地面平整、防滑、无缺损……”近日,祁伟瑞在线上平台开展公益讲座,围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下的适老化改造与提升”这一主题,为众多养老行业从业者系统讲解标准化要点。
在祁伟瑞看来,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然而,当前我市养老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经验不足、信息闭塞”的困境,很多从业者有热情但缺乏专业知识和方法,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从业者掌握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于是,祁伟瑞将搭建交流平台、传播专业知识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在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的支持下,祁伟瑞牵头组织参加12期公益养老沙龙,让更多的养老机构和运营者参与进来倾听行业专家、优秀机构负责人分享经验。从新媒体运营赋能养老机构品牌建设,到数字化技术如何与养老机构运营融合;从居家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到认知症老人的照护体系构建,沙龙的内容覆盖了养老产业全链条的核心领域,为养老从业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以前对数字化管理一窍不通,听完分享终于知道怎么上手了。”永济市一位乡镇养老机构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从业者的心声。
除了公益养老沙龙,祁伟瑞还由个人出资联合“大话养老”打造实战经验分享平台,为我市养老服务同行提供深入的梳理政策体系、养老产业趋势、业态创新路径等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与运营思路。
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扎实,祁伟瑞始终保持着“终身学习者”的态度,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组织的培训,先后获得社会工作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加拿大长期照护高级管理者、养老机构高级管理者、健康照护师等多项证书。她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等城市,学习前沿的养老模式和服务理念,并结合运城的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可落地的方案。
“每个地方的老人需求和市场情况都不同,不能照搬外地的经验,必须因地制宜。”祁伟瑞说,在学习了先进地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后,她结合我市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编撰了《运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手册》,从助餐助浴的流程规范,到应急处置的操作步骤,再到老人心理疏导的方法技巧,手册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为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可直接复用的实操指南。
“把专业知识变成行业共识,才能真正提升服务质量。”祁伟瑞介绍道,她先后受多家协会邀请,开展养老服务、等级评定等主题公益进行授课,让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理念扎根河东大地。
“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对我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殷殷的嘱托和前进的动力。”面对这份国家级的褒奖,祁伟瑞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守在养老服务的第一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知识、更加务实的行动,积极推动我市养老服务行业向更高标准、更优质量、更深内涵迈进,让专业之光、服务之暖,照亮更多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时光,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文/本报记者 王月文 图/本报记者 陈方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