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07-31
夏日清晨,当民政工作人员入户回访时,崔某正趴在桌子上画画,阳光洒满小院。3个月前茫然无助的那个身影,如今已在社会关怀中开启“新生”。这背后,是临猗县民政局持续3个月的温情守护。
3月18日,公安机关将发现一名被遗弃儿童的信息转到临猗县民政局。一场救助行动随即展开。
据了解,孩子母亲涉案被羁押,父亲杳无音讯,年迈的祖父母也明确表示无力抚养,亲缘监护链条面临“断裂”。临猗县民政局立即与市社会福利院沟通协调,为崔某紧急筑起一个安全温暖的“避风港”。
托管期间,孩子的最终归属始终是临猗民政人心中沉甸甸的牵挂。
为早日让孩子重回家庭怀抱,6月1日,临猗县民政局分管领导带队前往孩子老家。在孩子所在村村委会,民政工作人员召集相关责任人,厘清孩子监护责任边界。
“守护未成年人是法定义务,不容推卸!”一场生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在该村同步展开。通过案例剖析与深入浅出的条文解读,“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孩子回归正常生活扫清了关键障碍。
6月5日,在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与镇政府儿童督导员的全程陪同下,崔某的家人走进市社会福利院将其接回。
孩子回家的温暖尚在传递,民政部门的关怀已然深化。临猗县民政局迅速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依据政策将崔某及其哥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这份用制度编织的兜底之网,为“回家”二字赋予了坚实而温暖的底气。
7月1日,临猗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到崔某家回访,查看居住环境,关切饮食起居,询问心理状态。临别时那句“有困难随时找我们,孩子的成长,我们一起守护”的承诺,既是对过往担当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坚定誓言。
从紧急救助到推动归家,从政策托底到长效守护,临猗县民政局以“主动向前一步”的担当,为困境儿童崔某编织了一张集救助、监护、保障、回访于一体的保护网。这不仅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民政部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初心的真实映照。
特约通讯员 罗晓庆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