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00后”大学生村医王平

以青春为笔 绘乡村健康画卷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5-06-18

□记者 郝丽莎/文 景冬波 郝丽莎/图

“叔,身份证带了吗?”“一会记得去旁边抽血。”……近日,在平陆县常乐镇张家沟村体检现场,常乐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忙着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年一度的体检。人群中,扎着马尾、戴着眼镜的村医王平格外醒目。

她身着白大褂,一开口就是地道方言,一会儿搀扶年迈的老人,一会儿耐心解答村民疑问,不时还提醒漏检项目,亲热地和村民们拉着家常。这位看似文静的姑娘,工作起来却像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在中心卫生院和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温暖的桥梁。作为基层医疗队伍的新生力量,王平用青春与热忱,诠释着基层医者的初心,成为乡村健康防线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零起步

“王平的服务态度可好了,人也勤快,有啥事都是挨家挨户通知。”提起王平,张家沟村的村民赞不绝口。然而,这个“00后”刚到村里时,大家的心里还犯嘀咕:“这么个小娃,能干啥?技术行不行?”

2023年9月,王平成为了一名村医。“刚来时,哪个村民叫什么、家在哪儿、有什么基础病,通通不清楚。”王平说,张家沟村原本没有独立卫生室,由其他村代管,虽然有村民健康档案,但更多工作都需从头摸索。

王平引导村民参加一年一度的体检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她开启了“勤跑勤问”模式,有空就去走访,耐心询问村民身体状况、用药情况,认真记录健康信息,并反复向村民介绍自己——“我叫王平,现在是咱们村的村医,也是你们的家庭医生。”这句简单的自我介绍,成了她标志性的开场白。渐渐地,村民们记住了这个总是带着微笑、说话温柔的姑娘。

蜕变成长

“小姑娘很负责,随访工作搞得好。村里有了卫生室方便多了,买药还能报销。”村民张选民说。

经过一年多的扎实历练,王平成长了许多。她说:“实习、规培的时候,主要是执行医嘱,现在是独立问诊、判断病情。刚开始开药都紧张,多亏卫生院的前辈手把手指导,现在我底气很足。”

一个月前,一名村民在地里干活时腿被卷入机器,王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冷静地联系救护车,没有贸然移动伤者。这次经历让她明白,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还不够多,此后只要有空,她就到常乐镇中心卫生院跟诊学习,参加各类培训,备考专业考试,向全科医生方向发展。

“村里老人多,我会重点钻研老年常见病,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成为村民的依靠。”王平说。

温暖守护

当天体检结束后,王平还用方言为大家讲解居民健康素养66条和“三减三健”的内容,20余名老人围坐一旁,听得入神。

张家沟村是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事件发生地,曾演绎出了人间大爱,凝铸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作为新任健康守门人,王平既激动又忐忑。


王平引导村民参加一年一度的体检

“从小就听过这个故事,没想到能在这儿当村医。”站在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纪念馆内,她看着旧照片说,“我会学习这种精神,守护好每位村民的健康。”

这份守护,浸润在日常工作的点滴细节里。村民杨起叶患有糖尿病,有次因停药导致血糖飙升,王平“生气”地提醒:“婶,我要嚷你,你看血糖多高!”看似责备,实则是关心。“娃性格好,说话柔柔的,我们都爱见她。”杨起叶笑着说。

“有一个村民患有糖尿病,经过持续跟踪管理,现在血糖指标稳定多了。”谈及村医工作的意义,王平说,她的存在为村民添了一份便利,也多了一份保障,这份成就感比什么都珍贵。如今,她正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在张家沟村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着温暖而坚定的健康守护故事。

谈及未来,王平露出坚定而自信的笑容。

记者手记

刚到张家沟村,面对不熟悉的环境,王平也很慌乱。但是经过1年多的历练,曾经腼腆的姑娘悄然蜕变,现在的她能娴熟地推开每户院门,亲切地喊着“叔”“婶”,自然地和村民们话家常。

“村医这份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特别繁琐。”王平深有感触。更新健康档案、入户随访、问诊开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农忙时节,村民早出晚归,她常常要跑好几趟才能见到人。但她从不气馁,用脚步丈量着村里的每一条小路,用真诚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

如今走在村里,王平终于有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这简单的心境变化,见证着她从“外来人”到“自家人”的蜕变,折射出了一名年轻村医的成长轨迹。记者也深刻感受到,新一代年轻人正用青春与担当,为乡村健康防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记者 郝丽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