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5-02-05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耕春管正当时。新春佳节,盐湖区王范乡的种植户们格外忙碌,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在辛勤劳作中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儿。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刚吃完早饭,盐湖区王范乡张董村的村民郝海军驱车前往自家承包的枣树地。从乡间道路到田间小路,大约9公里的距离,郝海军就来到了地坑大棚附近。他通过棚外的升降装置将大棚棉被掀开,增加阳光照射面积,提高棚内温度。
顾不上休息,郝海军便从狭窄的通道进入地势较低的大棚内,查看枣树的生长情况。走进大棚,初吐新芽的冬枣树映入眼帘,散发着勃勃生机。置身其中,记者能感受到周身的暖意非常明显,但温度也不会过高。
“上面的出风口开着呢,这样棚内的温度不会太高。”疑惑间,郝海军给出了答案,“大棚外面挂着的温度计显示棚内的温度,温度高就把出风口打开,温度低就关上出风口。”
说话间,郝海军穿梭在枣树地,观察新芽的生长情况,手法娴熟地掐下一个个嫩芽。“冬枣正处在掐芽期,掐芽要有窍门,每个出芽点留两个芽子,然后掐掉中间的芽子。”郝海军表示,目前是冬枣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不仅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还要重视掐芽、打尖,这样才能保证结出的冬枣个头大、品质好。
去年,郝海军在附近乡镇承包了4亩多枣树地,共有4个地坑大棚。经过精细化管理,他家的冬枣在去年7月份抢“鲜”上市,获得14万元的收入。
郝海军告诉记者,从2024年12月初开始,他就在田间地头忙碌,升棉被、放棉被、开风口、关风口,一天内的大半时间都在地里度过,虽然累,但是却充满了干劲。“管理得好,冬枣能在6月上市,希望能卖一个好价钱。”郝海军说。
人勤春来早。在王范乡,像郝海军这样的枣农,正通过科学种地和辛勤耕耘开辟出致富新路,田野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为新一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记者 郝丽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