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5-11-26
运城晚报讯(记者 景斌)11月25日,运城境内出土陶器展在运城博物馆开展。
水土相济,历火成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运城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历经百年考古,境内众多考古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器遗物和制作陶器的遗迹,这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丰富的展品和充实的理论依据。

该展览精选史前至民国时期陶器文物170余件(套),分为泥火初相逢、泥土变形计、泥土终成器、陶器衍变史4个单元。通过早期陶器的产生、早期陶器的工艺流程、早期陶器的分类、陶器在历史中的演变等篇章,全方位阐释陶器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唐青釉陶鸭、明黄绿釉琉璃立俑、战国彩绘云气纹茧形壶……既有生产生活用品,又有摆件装饰之用,透过一件件不凡的陶器,人们不仅看到了古时工匠的巧思妙技,更从侧面获悉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审美情趣。例如,唐代青釉陶鸭的造型生动活泼,釉色清润,体现了唐代包容开放的文化气息;而明代黄绿釉琉璃立俑则凭借其鲜艳的釉色和细腻的工艺,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一同展出的还有汉绿釉陶鹦鹉、汉绿釉堆塑伎乐俑博山形陶灯等珍贵文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跨越数千年的陶器史诗,让观众能够直观感受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博大精深。

陶器作为早期中国暨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是考古学家判断其出土遗址延续时间、时人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25日,旨在引领观众赏析运城境内出土的珍贵陶器,了解我市的重要考古遗存,掌握陶器的产生、制作、器型、发展等知识,认识陶器在早期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又讯(记者 景斌)在运城博物馆,“梁柱春秋——国保古建筑图片展”于26日开展。
古建筑是中华文脉的具象表达。我市拥有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于全国地级市之首。其中,地上古建筑星罗棋布,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丰富,涵盖祠庙、寺观、民居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此次展览精选我市60余幅国保古建筑图片,分为梵宇浮图、众妙之门、祠庙春秋、旌表华章、善筑传家5个单元。该展览借图片展示古建筑的外观、结构、细节等,从不同角度再现古建的精湛工艺和独特价值,让观众得以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中华古建的营造哲学。
参观“国保古建筑图片展”,就像是阅读一部立体的、鲜活的中华文明史书。每一处古建都是承载着千年辉煌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主办方希望借此唤醒人们保护古建的自觉性,愿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