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11-07
在盐湖区东城街道中银街社区,健身活动室传出老人们爽朗的笑声,阅读室里不时响起轻声的交流,送餐义工的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小区中,巷道中的路灯照亮老年人出行路……这幅充满暖意的画面,是中银街社区用心服务老年群体的日常写照。
作为全国“敬老文明号”的获得者,中银街社区辖区面积0.72平方公里,下辖6个小区,划分5个网格,居民1663户、56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17%,老龄化程度较高。近年来,面对老年群体在健康管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中银街社区用一餐餐热饭、一场场活动、一件件实事,让老人们的脸上绽放出更多幸福的笑容。
一餐热饭
温暖送到心坎上
“姨,在家吗?我们给您送午饭来了!”11月3日12时,中银街社区工作人员谢思凡与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的义工们,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街巷中,仅用5分钟便抵达地矿小区独居老人张茄枝的家门口。随着熟悉的敲门声响起,门内随即传来老人欣喜的应答。

中银街社区工作人员与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的义工,为独居老人上门送餐。
今年70岁的张茄枝独自生活,去年意外摔伤腿后,她连站着做饭都成了奢望。谢思凡和义工小心翼翼地扶她坐到沙发上,义工打开餐盒的瞬间,香气扑面而来:金黄的过油肉、开胃的醋熘白菜、鲜嫩的家常豆腐、清爽的青菜炒香菇,还搭配着满满一碗白米饭和小米粥。“以前一个人在家,要么煮碗面,要么热剩饭,现在能吃上这么香的热饭,真是享了福!”张茄枝捧着餐盒,语气里全是满足。
这份让老人暖心的助餐服务,源于中银街社区对老年人需求的精准捕捉。据中银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苗介绍,此前该社区通过召开老年人座谈会,了解到不少独居、空巢或行动不便的老人面临“吃饭难”的问题。但受社区场地条件限制,建设社区食堂的计划暂时无法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一度处于空白状态。
“老人们的需求就摆在眼前,我们不能看着不管。”王苗说,为解决这个难题,2023年年底,该社区积极与其包联单位市民政局对接。在市民政局的牵线搭桥下,很快联系到有资质的老年食堂及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随后便搭建起一套完善的助餐服务体系。
如今,该社区负责精准统计有就餐需求的老人人数,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的义工每天从老年食堂取餐后,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差异化服务:行动方便的老人可以自行前往该社区5楼的就餐点用餐,行动不便的老人则由社区工作人员和义工送餐上门,确保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都能及时吃上热乎饭。
据了解,目前,中银街社区的老年助餐服务主要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等低收入人口中的老年人),以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等老年人,且为这些群体免费提供助餐服务。
精神滋养
晚年生活更优质
11月3日上午10时许,在中银街社区的健身活动室,76岁的党改明和赵元恒正在健身器材上舒展筋骨,党改明扶着腰部按摩器缓缓转动身体,赵元恒则在踏步机上稳步活动脚踝,器材轻微的运转声与老人们的交谈声交织,满是生机与活力。

老人们在中银街社区健身活动室锻炼身体。
在健身活动室对面的阅读室里,68岁的张瑞英、67岁的卫多女与63岁的王小琴围坐在书桌旁,三人手中都捧着书籍,时而低头沉思,时而轻声交流书中趣事,阳光落在书页与她们的银丝上,勾勒出一幅惬意温馨的画面。“以前总觉得年纪大了没事干,整天在家闷得慌,现在来社区看看书、健健身,日子充实多了!”张瑞英合上书,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老人年纪大了之后,容易感到孤独,也怕和外界失去联系。我们尽最大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老人绽放更多笑容。”王苗坦言,正是精准捕捉到老人们的精神需求,近年来,该社区积极协调各类资源,腾出闲置房间,购置并安装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腰部按摩器、踏步机等健身器材,打造出全天候开放的健身活动室,让老人们随时能来锻炼;开辟阅读室,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健康养生、历史文学、时事政治、生活百科等各类书籍报刊,覆盖不同年龄段老人的阅读偏好,切实满足老年居民的精神需求。
除了打造固定活动空间,中银街社区还精心策划多样化主题活动,让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愈发多彩。

中银街社区举办重阳节主题活动。
10月29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银街社区联合市民政局,共同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情暖重阳,乐享服务”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参与活动的老人们逐一递上厚实的围巾、包装精美的长寿面和养生艾草锤,老人们接过礼物,脸上绽放出笑容。同时,该社区特意邀请专业按摩人员,为老人们提供肩颈、腰背按摩服务,按摩师娴熟的手法缓解了老人们的身体疲劳,不少老人舒服地闭上双眼,连连称赞“力道刚好,太舒服了”。茶话会环节更是热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家常、忆往昔,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与感悟,阵阵笑声回荡在活动现场。
“社区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和老朋友们在一起热闹又开心!”70岁的社区居民韩星发是社区活动的“常客”,提起社区组织的活动,他难掩喜悦。
事实上,除了重阳节活动,中银街社区的特色活动贯穿全年:组织辖区老党员前往盐湖区牛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聆听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腊八节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熬煮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挨家挨户走访困难老年人家庭,细心询问其生活状况与身体情况,并送上温暖的祝福,让邻里情谊在浓郁的粥香中愈发深厚;元宵节时,“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吸引众多老年居民参与,大家一起猜灯谜、品元宵,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每次举办活动前,我们都会提前通过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老人意见,精准了解大家的需求,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同时根据活动规模和主题,将举办地放在辖区内不同小区,尽量让每位老人都方便参与。”王苗介绍,活动开始前,社区还会根据每位老人的不同联系习惯,通过微信通知、电话提醒、上门告知等多种形式,确保老人们及时知晓活动信息;活动结束后,也会将活动照片分享到社区微信群,让未能参与的老人也能感受到活动的热闹氛围。
办好“小事”
关怀落在细微处
“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多亏社区装了路灯!”傍晚时分,盐湖区中银街社区鸿泰庄中巷的路灯亮起,居民苏清云站在亮堂的家门口,望着往来的邻里,满意地说道。
今年5月,苏清云发现鸿泰庄中巷夜间漆黑一片,周边居住着不少老年人,摸黑出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她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给中银街社区工作人员吴毛毛。中银街社区当天便派人前往现场实地勘查,在确认情况属实后,迅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决定由社区出资采购路灯,并安排专人负责筹备安装事宜。不到一周,崭新的路灯便在巷内安装到位。
“我们为老年人办的多是小事,小事对老人来说却是影响生活的大事。”王苗的话,道出了该社区服务老年人的初心。在社区工作人员看来,为老服务更多需要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影响老人日常生活的“小事”,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他们送去实在的关怀,让他们脸上绽放更多笑容。
除了解决出行难题,中银街社区还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痛点需求,把实事办在老人心坎上。今年1月,地矿小区物业经理张军生向该社区反映,小区里不少老年人想在过年时理个新发型,可由于行动不便,出门理发成了难题。中银街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联合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为辖区老年人带来免费理发和按摩服务。
91岁的闻守亭老人,因年龄大行动不便常年需坐轮椅,其儿子推着他来到义剪现场。理发师傅俯下身,耐心询问老人对发型的需要,随后小心翼翼地拿起推子、剪刀,轻柔地为老人修剪头发。随着推子轻推、剪刀细剪,老人原本有些凌乱的头发逐渐变得整齐清爽。
在中银街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温暖故事还在上演。接下来,该社区将积极协调场地,开办社区老年食堂,组织更多丰富多彩且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温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
文/记者 王月文 图/记者 陈方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