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青铜纹饰遇指尖 三晋故事进校园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09-30

本报讯(记者 游映霞)9月23日至25日,为期3天的“文化下乡暖童心 博物之行燃梦想——无边界历史教室”活动,在临猗、新绛、闻喜、芮城四县乡村校园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运城博物馆联合山西博物院共同策划举办,双方带着文物展品及对文化传播的热忱,先后走进临猗县北景学校、新绛县阳王中学、闻喜县礼元中心校裴柏学校、芮城县学张小学,为四所学校的数千名孩子送上了一场沉浸式文化盛宴,也打开了一扇触摸历史的鲜活窗口。

活动启动前,运城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定制了包含帆布袋、历史绘本、文物拼图及手工体验包的“文化资源包”,将这些承载着文化温度的物品赠与孩子们。流动文物展环节,12件青铜文物复制品在校园内有序陈列,吸引着孩子们参观。他们踮起脚尖、探出小手轻轻触摸,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中,三千年前工匠的铸造智慧仿佛穿越时空:从晋侯鸟尊的精巧纹饰,到龙形觥的独特造型,这些曾出现在历史课本插图里的“国宝”仿制品,此刻变成了可亲手感知的实物。现场,提问声接连不断,夹杂着孩子们的惊叹,有形的文物与无形的历史在此刻产生深刻联结,让孩子们感受了青铜文明的厚重与璀璨。

主题课堂上,分层教学设计让不同学段的历史课“活”了起来。教室里,“晋地奇旅”多媒体动画中,时空博士与“小萌鸟”带领孩子们开启趣味探险,探寻黄河文明初现的奥秘。课堂以动手实践为主,山西博物院主馆模型拼搭、青铜拓印体验轮番展开,孩子们在一块块模型拼接、一次次拓印操作中,慢慢读懂“晋魂”里的古建智慧与青铜文化。初中课堂上,“追寻最早中国”主题讲座聚焦运城本土历史遗迹,从西阴遗址到盐池文化,讲师结合考古发现与历史典故,引导学生思考文化根源,让文化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底。沉浸式手工体验环节,则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这场打破博物馆围墙的“无边界”文化相遇,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可知。

运城博物馆将继续携手山西博物院及多方力量,深耕“博物馆+教育”创新模式,让厚重的三晋文化走出展馆、走进更多乡村校园,让更多乡村孩子有机会与历史对话、与传统相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