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盐湖融媒发布者:时间:2025-09-04
在盐湖区龙居镇东麻村,返乡创业“新农人”张武霞的故事格外动人。她带着对乡土的深情,从一片果园起步,再到建成智能冷库,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更让周边妇女在家门口找到增收门路,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巾帼不让须眉”的生动注脚。
近日,记者见到张武霞时,她正带领工人忙着采收红香酥梨。作为土生土长的龙居人,2019年,她毅然放弃城市工作,怀着对故土的牵挂回到东麻村,一口气流转34亩土地,种下葡萄、冬枣与红香酥梨——把对家乡的热爱,实实在在种进了田间地头。
盐湖区龙居镇东麻村妇联主席 张武霞
种植这方面咱也不懂,就自己摸索干,跟着别人学一些知识,平时到晚上跟着懂的人给咱讲讲。
凭着一股韧劲,张武霞不仅自己种出了优质果子,更把“带着姐妹们一起富”当成了目标。身为东麻村妇联主席,她深知村里不少妇女想工作却受困于家庭,于是主动立下“优先雇佣周边妇女”的规矩:每年设置10多个稳定岗位,给有长期务工需求的姐妹吃下“定心丸”。
盐湖区龙居镇东麻村妇联主席 张武霞
就组织能干能吃苦的妇女,把她们带动起来,一起创业,大家都挣点。咱一家子也干不过来,就想叫她们都干,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家里也照顾了,钱也挣到了。
70岁的耿长枝是龙居镇东张耿村人,四年前就跟着张武霞干活,如今这里早已成了她的“第二个家”。提起这份工作,她满是认可。
盐湖区龙居镇东张耿村村民 耿长枝
在淡季的时候,一天就是100元到130元,现在到旺季了就是150元到180元,老板每天给我工资到天黑就发了,所以我们就喜欢跟着她干,她对我们工人态度也很好,对我们照顾也很到位。
为了让姐妹们的收入更稳定,也为了破解果品“存储难、销售难”的问题,2022年,张武霞又投入资金,在龙居镇南花村建起了占地7亩的智能冷库。这座冷库包含5个保鲜库,总存储量达300万斤,还专门配备了铝排管和风机制冷系统——通过精准控温,水果的保鲜期大幅延长,彻底打通了“种植—存储—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每到果子入库的农忙时节,张武霞还会临时增设50多个岗位,让更多周边妇女能就近挣钱。
盐湖区龙居镇东麻村妇联主席 张武霞
以前没有果库的时候,咱一年碰到梨行情不好的时候,农民辛苦一年白干了,然后我就想着怎样把梨存的时间更长一点,卖个好价,就建起了这个冷库,让梨保鲜时间更长,放到第二年可以卖个好价格,再一个就是带动邻村的妇女,常年有收入,收入更稳定一点。
从34亩果园起步,到建成7亩智能冷库;从带动10余人稳定就业,到农忙时新增50多个临时岗位。张武霞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让妇女们在“家门口增收”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盐湖区龙居镇东麻村妇联主席 张武霞
下一步我主要想把电商做起来,带动一些年轻的妇女,搞一些电商运营、直播带货、客户服务,多一些挣钱的渠道,真正能让妇女顶起“半边天”。
在盐湖区,像张武霞这样的巾帼创业者还有很多,她们扎根乡土、敢闯敢干,用女性的坚韧与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她力量”,也让田野间的致富故事越写越精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