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5-08-22
在国泰新都小区,“红色”蒲公英宣讲队以垣曲镲形式,把国家的理论政策送到群众身边。
五龙社区志愿者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为响应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垣曲县五龙社区于2019年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干部、先进模范组成的知行先锋志愿服务队。这支获得山西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的志愿服务队,以“向日葵”暑期公益课堂守护儿童成长,用“红色”蒲公英宣讲传播党的声音,通过8支志愿服务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累计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让文明之光照亮山城每个角落,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守护成长
爱心课堂解民忧
“小朋友们,假如你们在海上驾驶这艘帆船,遇到暴风雨该怎么办呢?”7月底,垣曲县五龙社区一间教室里,知行先锋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朱甜甜的提问瞬间点燃了课堂。围坐的十余个孩子纷纷举手,稚嫩的声音满含对知识的渴望,热烈的讨论让教室充满活力。这是五龙社区“向日葵”暑期公益课堂的日常场景。
今年7月7日起,五龙社区启动为期40天的“向日葵”暑期公益课堂,面向辖区内特殊家庭子女、双职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开放报名。该课堂不仅提供全天候公益托管,还安排了趣味运动会、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了充实又有趣的假期去处。
崔夏语小朋友家住五龙社区丰鑫小区,今年6岁,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平时照顾她。“我一个人照顾孩子,白天还得上班,暑假前总担心没法好好照看她。”崔夏语的妈妈王好好告诉记者,今年社区公益课堂一开班,她就给女儿崔夏语报了名,“公益课堂有很多志愿者陪伴孩子,不仅解决了我们家长假期看管孩子的难题,还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我家孩子每天早上都盼着来上课。”
据了解,“向日葵”暑期公益课堂是五龙社区实施的关爱青少年儿童的暑期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秉持“公益+志愿”理念,立足社区实际、精准对接需求,汇聚社区工作人员、教师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亲情陪伴、作业辅导、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将“教育”与“托管”相结合,为辖区儿童打造安全又愉快的假期去处。
48岁的王燕燕是垣曲县城西小学的教师,也是一名党员,已连续参与5年“向日葵”暑期公益课堂志愿服务。多年来,她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辅导他们进行基础写字练习或阅读指导。“暑期我们时间相对充裕,能为社区和孩子们做点事,很有成就感。”王燕燕说,连续5年参与公益课堂,看着上课的孩子们渐渐长大,写字和阅读能力都在逐步提升,内心十分高兴。
据统计,自2019年成立以来,“向日葵”暑期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已累计吸纳志愿者600余人,开展兴趣小课堂500余次,惠及3200余人,有效化解了辖区内双职工子女、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看管、作业无人辅导”的困境,先后荣获“垣曲县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运城市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优秀奖”等荣誉,真正成为孩子们安全、有意义的假期乐园。
传播理论
创新宣讲润民心
“一城两区三门户,富裕文明和幸福。美丽山城开新篇,幸福垣曲靠实干……”7月22日,在垣曲县国泰新都小区广场上,镲声清脆悦耳。席德隆、闫保书、张永福等“红色”蒲公英宣讲队志愿者,以独特的垣曲镲表演形式,将党的理论政策融入欢快的节奏之中。铿锵的镲声吸引了众多居民围观,大家一边欣赏表演,一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政策的熏陶。这是五龙社区“红色”蒲公英宣讲队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生动场景。
作为知行先锋志愿服务队的亮丽名片,“红色”蒲公英宣讲队秉持“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汇聚医护人员、退休干部、教师、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将宣讲台搭建在小区广场、公园凉亭等群众最常聚集的地方,让理论宣讲走进生活、贴近群众。
退休干部席德隆是“红色”蒲公英宣讲队的“主力”,他擅长书法、垣曲镲等,多年来活跃在五龙社区各个宣讲阵地,将党的理论、移风易俗理念传遍千家万户。“我们宣讲内容紧贴民生,涵盖党的理论、国家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但要让老百姓把政策记在心里,就得说他们的话、讲他们的事。”席德隆说。
多年来,该宣讲队紧扣民生脉搏,从党的创新理论到医保养老政策,从移风易俗倡议到社区治理新规,以“看得见的变化”为切入点——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着居民细数新修的便民路、新增的健身器材;倡导移风易俗,讲述邻居家婚事新办省下上万元的真实故事;讲解医保政策时,队员们会掏出手机,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查询系统。
“以前觉得政策离自己很远,现在听他们用垣曲镲一讲,感觉晦涩的理论政策和我们生活其实息息相关。”国泰新都小区居民席孟妮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普遍心声。
据统计,自2019年成立以来,“红色”蒲公英宣讲队开展线下活动10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册,覆盖万余人次;线上发布相关短视频200余次,阅读转发量超1.1万次,真正实现了理论宣讲的全覆盖。
纾困解难
真情服务暖民心
“小鲁啊,我散步时把手机丢在公园了,找了好几圈都没见着,里面存着好多重要信息,你快帮帮我!”近日晚上9时,五龙社区党员志愿者鲁双鹏突然接到辖区居民李大娘的求助电话。鲁双鹏一边在电话里安抚老人情绪,一边迅速在居民微信群发布失物招领信息,同时召集网格辅助员、志愿者赶赴现场分片查找。排查中,他偶然得知李大娘是乘坐邻居的车回家的,当即赶往邻居家,最终在其车内找到了手机。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五龙社区的8支志愿服务队中上演。
五龙社区知行先锋志愿服务队下设矛盾调解、心理咨询、健康义诊、文化娱乐、政策咨询、环保卫生、教育培训、扶贫济困8支志愿服务队,36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这些志愿者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
志愿者席玲玲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3月24日一大早,席玲玲接到辖区失独老人邢大爷的电话,得知老两口身体不适已有十几天,邢大爷在家不慎滑倒导致行动不便,邢大妈更是在家中晕倒,急需送医救治。她当即向社区汇报了这一情况。
五龙社区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和车辆赶到邢大爷家中,送两位老人去往医院。邢大爷夫妇到医院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穿梭在医院各个楼层科室,帮助挂号缴费、取化验单、办理住院等手续,全程陪同老人就医。
解决了就医问题,老人住院期间的照护又成了新难题。五龙社区立即召集志愿服务队和“两委”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对邢大爷老两口后续的帮扶计划。在与老人沟通后,五龙社区为老两口安排了志愿者日常照料,协调解决了老人住院期间的就餐问题。在老人住院的20余天里,五龙社区的志愿者轮流照顾,陪老人聊天解闷,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多亏了玲玲和社区志愿者,不然我们老两口真不知道该咋办。”7月底回访时,邢大娘提起这段经历眼眶泛红,“他们比亲人还贴心,有社区在,我们过日子心里踏实。”
在五龙社区,像席玲玲、鲁双鹏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矛盾调解队的志愿者耐心化解邻里纠纷,让和谐新风浸润社区;健康义诊队的志愿者定期送医上门,把健康关怀送到群众身边;文化娱乐队的志愿者组织多彩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8支队伍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以“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党员志愿者”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从“向日葵”守护童年,到“蒲公英”传播理论知识,再到党员志愿者丈量社区、扎根基层,五龙社区的知行先锋志愿服务队始终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指引,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我们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和内容,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关爱。”五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曹金海表示。
(文/本报记者 王月文 图/本报记者 陈方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