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近日,我市入选商务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

一刻钟,丈量城市温度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08-18

清晨,小区门口早餐店里水煎包的香味直扑鼻尖;上午,公益课堂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傍晚,离家百米的菜市场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里藏着最鲜活的烟火气……如今,在运城市的街头巷尾,“出门遛个弯儿”的功夫解决生活的大小事儿,正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带劲。

2021年10月,运城市被确定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首批的30个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完成6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打造。市商务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印发《运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建“圈”、管“圈”、用“圈”,为居民构建起“步行可达、服务可及”的生活圈。

如今,运城市再次入选商务部公示的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这不仅是对我市前期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我市紧紧围绕居民需求,从优化商业布局、丰富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等多个维度发力,致力于打造一个个便捷、舒适、温馨的生活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生活。

业态丰富 需求满足更多元

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运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走进五洲观澜社区,便能感受到这里丰富的商业业态带来的便利。社区内,早餐店、便利店、药店、服装店一应俱全,满足居民日常衣食住行需求。15分钟,你可以到菜市场、便民超市采购生活用品,可以在书屋品尝“精神食粮”,还可以在运动场挥汗如雨。作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然成为五洲观澜社区的重要标配,健身、医疗、救助、购物、餐饮等一系列市民日常生活服务都能得到满足。

除了基本保障类业态,运城市还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安邑街道外滩首府社区,居民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占地2400亩的禹都公园,这里绿树成荫、湖水碧波荡漾,是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社区内还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盐湖区安邑街道金海湾社区一刻钟便民服务点,裁缝师傅张蓉正踩着缝纫机,为金海湾小区居民吴丽萍缝补一条牛仔裤。“现在住小区,像这种缝补裤子的地方真的不好找。我以前还要满大街地找裁缝铺,现在好了,在这个服务点就解决了缝缝补补的问题。”吴丽萍说。

近年来,我市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补衣服、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充分利用社区“边角”空间、精准补建便民服务设施,如家电修理店、开锁配钥匙店、裁缝店等,为“针头线脑”服务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在服务“一老一小”方面,运城市也下足功夫。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部分社区还设立了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服务。在托育服务方面,鼓励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爱心加成 服务供应有温度

送餐志愿者轻轻敲开86岁任淑珍的家门,手中饭盒飘着热气;广场上,颈肩按摩摊位前排起长队,葫芦丝《军港之夜》旋律悠扬。我市两个社区的日常场景,折射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温度。

上午11时,盐湖区东城街道府东街社区爱心食堂的操作间蒸汽氤氲。几位佩戴“爱心送餐”袖标的志愿者清点着餐盒,今日菜单上排列着十菜一汤,主食区的花卷、米饭、杂粮窝头冒着热气。

家住曹家巷的86岁任淑珍在小院里,等待着熟悉的敲门声。自从去年4月府东街社区入户排查时,了解到老人独居且行动不便,无法外出采购或就餐的情况后,网格员卫吴亮就开始了志愿送餐服务,每天为老人送上爱心食堂的套餐。

“以前吃饭凑合煮点面条,或者加热之前的剩菜,现在顿顿有新鲜热乎的饭菜!”任淑珍老人捧起刚送到的饭菜感慨道。

作为盐湖区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老旧城区社区,府东街社区为解决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开办了社区爱心食堂。

走进位于府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院内的这家爱心食堂,8个热菜和两个凉菜另配一个汤品,菜色丰富健康。临近中午,前来就餐的人群在入口处还排起了队。

“我们的爱心食堂不仅有志愿者送餐队伍解决老人出门难的问题,也为周边的居民解决了吃饭问题。像周围很多上学的孩子、周边就业的市民都很乐意来这个食堂,午餐是自助餐形式,每位10元。”府东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曹红艳说。

从最初“三凉三热”的简餐,发展至如今早晚“四热”、中午“二凉八热”的全时段餐饮保障;服务对象从社区老人扩展至户外劳动者、上班族;堂食大厅还增设棋牌室、医疗室、休息区,成为多功能养老驿站。

八月骄阳似火,在盐湖区姚孟街道华源豪庭社区内的荷叶娃娃托管中心,孩童的琅琅读书声让人顿觉清凉。

“去年,我们针对社区儿童的公益课堂开展服务。目前暑假班共有15个来自社区的孩子,每天上午从9点上课到12点,开展思维数学和幼小识字等课程,暑假公益课堂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荷叶娃娃托管学校的范力强老师说。

这项面向社区暑期孩子的托管公益课堂活动,获得了家长们的普遍赞许。

“这个暑期公益课堂办得非常不错,解决了暑假孩子没人看管的问题。而且我每天可以从社区微信群里及时看到乔奕贝的学习动态。很感谢社区在炎热的暑期,让孩子们在家门口的空调房里学到了这么多知识。”公益课堂学员乔奕贝的妈妈说。

据华源豪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佳宇介绍,截至目前华源豪庭社区打造了10家“爱心商家”为新业态群体提供饮水供用、爱心药箱、免费充电、免费休息、紧急避雨等服务,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互助氛围,进一步丰富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服务内涵与品质。

此外,盐湖区乃至全市已有更多社区加入这场幸福接力,让爱心食堂的烟火气弥漫街巷,让爱心商户带来的欢笑声回荡广场,最终实现以家为圆心、以温暖为半径的美好生活图景。

科技赋能 城市生活更智慧

扫码、取货、关门,三步骤完成购物,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购物柜正在盐湖区的社区里悄然改变市民的生活节奏。

在禹都花园小区空地上一组智能购物柜内,摆放着饮料、酸奶、膨化食品,甚至还有手抓饼、速冻水饺等半成品食物。每种商品都明码标价,在这组智能购物柜上有“全市低价”等字样,都说明了这组智能购物柜将便利放在了盈利之前。

这是运城市自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后,在便民服务科技化道路上的重要突破。按规划到今年年底,盐湖区73个社区将实现智能购物服务全覆盖。

据介绍,这类智能购物柜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商品的精准投放。这种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售卖模式,填补了传统便利店的服务盲区,尤其在深夜急需品购买场景中优势明显。

该项目由盐湖区商务局与深圳领创智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是政企协作推动社区服务升级的典型案例。在签约仪式上,相关负责人强调该项目将“为居民创造更为便捷的购物环境”,满足多元化需求。

在运城市,科技赋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作为不止于此。

在盐湖区晋府壹号小区,智能垃圾分类柜已成为社区的一道新风景线。居民只需通过手机小程序或刷脸识别,即可打开对应的投放口,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柜子内置的智能称重系统会自动记录投放重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积分,存入居民的账户。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或提现,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实惠。

近日,运城市多个社区迎来了一批智能垃圾分类柜,这一创新举措旨在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便利性,助力城市绿色发展。这些智能垃圾分类柜不仅配备了先进的技术,还结合了积分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以前垃圾分类总觉得麻烦,现在有了这个智能柜子,投放方便,还能赚积分,大家参与的热情都高了。”晋府壹号小区住户李女士说,自从社区引入智能垃圾分类柜后,自己和家人都养成了主动分类垃圾的好习惯。

接下来,运城市还将继续整合辖区商户资源,构建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提升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功能,做到线上服务“码上办”、线下服务“随时办”。

本报记者 朱 姝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