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07-18
近年来,市老年大学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专业化教师辅导、多元化教学形式、实践化铸魂路径,将思政课打造为党员学员的“必修课”,推动思政教育与银发先锋作用发挥深度融合,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思想动力。
强化顶层设计——让思政课“实”起来
学校立足实际、深入调研,精细排课、精准施策,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将时事政治宣讲、红色精神传播、社会热点释疑等思政课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统筹编入学年课程表中。创新“分时段轮训”教学模式,坚持每周三下午组织党员学员开展集中学习,以小班化授课形式促进师生互动与学员研讨交流;针对周三下午有课党员学员的时间冲突,增设周五下午补学专场,确保应学尽学,全覆盖、无死角。上半年累计开展思政课13次,有力有效地推动思政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实现了党建与教学的同频共振。
强化师资保障——让思政课“优”起来
统筹聘请各院校在职思政老师担任教员,同时邀请从市委党校、教育部门退休的具有丰富思政教学经验的银发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用好盘活思政教育资源。比如,特邀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市“银发人才库”专家邹建民主讲时政理论课。他结合老年学员特点,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故事化”教学,将“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让理论学习既有高度又有温度,引导学员感悟思想伟力,推动理论学习常学常思、入脑入心。
强化方式创新——让思政课“动”起来
采取“老师辅导+学员研讨”的形式,通过组织认真学习,激励党员学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深学细悟,切实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自觉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提高思想境界、锤炼党性修养的自觉行动;采取“思政大课堂+课前 10分钟微课堂”形式,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了解最新时事动态,保持与时俱进;采取“专业教学+思政教育”形式,在声乐、书法、舞蹈、朗诵等课程中融合了歌颂党、歌颂祖国、唱响新时代主旋律的教学内容,实现同向同行;采取“室内教学+室外研学”形式,组织摄影班、花鸟全阶班等走出学校,利用写生契机,观摩工程建设项目,沉浸式感受新时代新征程取得的新成就,凝聚思想共识,点赞美好生活;采取“日常教学+成果展示”方式,利用庆祝建党节、期末教学成果汇报等节点,通过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讲述、红色歌曲传唱、红色舞蹈展演,引导学员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更加坚定永远听党话、始终感党恩、一心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强化实践引领——让思政课“用”起来
把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转化为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实际行动,鼓励老年学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彰显老有作为。深入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开展送春联进社区活动,给社区居民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举办“古韵端午 乐享桑榆”系列活动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书画摄影展,为市民送上文化盛宴……从“课堂”到“社会”,让思政教育成果在社会实践中落地生根。
下一步,市老年大学将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党员学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提高中增强自身素质,胸怀家国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全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程飞 聂亚琪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