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02-14
本报记者 魏 濛 文/图
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用一片温情和一份关爱,抚慰患者身心;他们用满腔热忱和精湛医术,守护居民健康;他们不仅是医疗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群众家庭健康的贴心守护者;他们用专业的医术、耐心的态度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每一个家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他们就是“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典型案例,我市卫生健康系统3名个人光荣入选。他(她)们作为奋战在基层,始终坚守在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乡村的医务工作者,坚守初心,用专业、热情、爱心,构筑起了千千万万个家庭健康的坚固防线,让更多的家庭享受到健康带来的幸福。
●刘静:
“签的不仅是一张纸”
“恢复挺好的,坚持继续用药。年后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多发季,外出要戴好口罩。”对病患望闻问切外还不忘叮嘱再三的医生,正是被评为“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的盐湖区南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刘静。
“平时我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家里人身体有不得劲的地方,我就会在微信上问刘医生,她总是很耐心地回复,进行详细指导。她还会定期上门问诊,真是把我们的健康放在了心上。”一位正在候诊的患者不停地夸赞刘静是个让他们感到踏实的医生。
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刘静,成为盐湖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医生,主要从事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疗。2017年起担任钟楼社区居委会家庭医生第一团队的团队长,指导管理着辖区140名高血压患者、52名糖尿病患者。多年来,她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以专业的态度倾情诊治,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用真情的付出滋润了患者的心田。
“董姨,最近气温多变要注意调适情绪,控制好血压……”每隔一段时间,刘静就会到居住在钟楼小区居民董姨家中,量血压、测血糖并进行用药指导。
董姨是位高血压慢病患者,刘静上门随访发现她的血压波动明显,转诊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未发现特殊情况;降压药物调整后,血压仍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董阿姨总是不由自主地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刘静也把董姨的病情记挂在心,常常研学破解之法,最终从中医对高血压的辨治中得到启发,找到董阿姨血压不稳、波动大的缘由是经常性的心情不好所致。为了解决董姨的病况刘静上门进行诊疗,在观察血压变化期间,通过拉家常、讲笑话来缓解董姨情绪,使董姨血压值也从高慢慢接近正常值。确定心情不畅是导致董姨血压波动的主因后,在刘静的指导下经过对症调适,董姨的情绪越来越好,血压也趋于稳定。“刘医生的付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不仅解决了我的病痛,更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心情舒畅的董姨在送锦旗时感慨地说。
“以前也担心这种服务可能只是走走过场,但是,多年下来,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家庭医生的贴心守护。看见他们,心里就踏实了很多。”辖区内接受过刘静10年医疗服务的安全贵老人感激地说。
建立健康档案、预约就诊、转诊服务、重点对辖区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教育……作为团队队长,刘静对家庭医生的职责熟稔于心。
每天早上七点半,刘静总是早早地来到诊室,为慢性病患者检查、开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解读报告、提供健康指导等。一整套熟练的手法,加上亲切温柔的语言、耐心仔细的叮嘱,一举一动都让患者感觉到家人般的温暖。通过长期开展健康讲座和入户随访等工作,许多居民从最初的不信任转变为现在的跟随和依赖,甚至发展成为忠实粉丝。
“家庭医生签约,签的并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医疗卫生改革最终要惠及群众的决心。”刘静认为,要从居民健康需求出发,把服务做实做精,以更细致的触角给予群众更便利的体验。为此,根据在管慢病病人居住区域的特点,她带领团队将一条巷道、一个单元楼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居民,定期集中起来,召开“自我健康管理分享会”。同时根据在入户随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需要集中科普的自我健康管理知识,进行集中随访,并为患者发放《慢病管理日记本》,目前共发放慢性病日记本827本,以此推动居住在同一地方的相同疾病患者,交流自己在疾病治疗和日常健康管理的经验,起到了互相督促、互相监督、共同预防的效果。
织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工作,更是职责。2024年6月14日,以刘静名字命名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在盐湖区南城墙街顺利开诊。刘静和她的团队成员距离服务的居民和慢病患者更近了。“每一份约定背后是群众对健康的需求,都值得我们用最大的善意与诚意去赴约。”刘静说,“家门口”“面对面”的服务中,不忘初心,全力以赴,全心守护,把健康带给更多的家庭!
●吕苗:
“时刻在您身边”
“我们家门口的‘健康卫士’。”
“缺谁都不能缺她,她随叫随到,用心守护村民健康。”在盐湖区泓芝驿镇店头村常听到村民这样说。
她就是村民口中所说的店头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负责人吕苗,一名执业助理医师。吕苗自担任村医以来,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坚实的“医靠”,将村医的服务工作做得实实在在,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吕苗负责的团队,服务范围常住人口1100人、320户,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签约群众,提高服务团队在群众中的认可度,提高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吕苗作为队长积极组织卫生室所有医护人员,参加执业培训,提升自身执业能力,特别是结合家庭医生服务实际,强化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老年群体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诊疗护理知识的学习。坚持医疗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才能到位的核心理念不动摇,持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为做好村民家庭健康“守门人”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做到身勤、心勤、眼勤、手勤、嘴勤、腿勤,才能扎实做好群众的基础性服务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工作中吕苗坚持应签必约、有约必履,定期上门为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做随访,无数次地测量血压、测血糖;一遍又一遍地上门送药,发放健康处方,开展健康教育;一次又一次地到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家中进行康复指导,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去年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晚上突发身体不适,吕苗接到电话后立马赶到,查看病人情况后,发现病人情况紧急需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吕苗马上陪同病人家属一同前往,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后她才离开。“如果不是苗医生果断催促到大医院,还不知道是啥样。”老人病愈后,家属连连道谢。
作为家庭医生,履约才是根本,服务好才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村群众多数务农、部分外出务工,作为团队队长的吕苗,结合该村群众实际,创立了多种服务模式,主动为村民,特别是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病患者提供更加贴心的卫生健康服务。在最基本的上门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找不到人,就结合服务对象的时间特点,延长本身工作时间,改变工作方式,于是田间地头常会看到吕苗在和群众进行签约,讲防病知识。在茶余饭后,群众的家里,又或是街头巷尾,经常会看到她向群众回访,解答咨询。对于多次碰不上面的那一部分群众,就在电话上约个时间,把该做的一样不少都给做到位。全村1100余人,他们签约了1006人。村内222名老年人、220名高血压患者、35名糖尿病患者、20名建档立卡户群体全部完成签约。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哪个人喝的什么药,现在病情控制到什么程度,吕苗心里都很清楚。她还会根据每个管理对象的具体情况,随时询问,及时调控,及时解决。
“签约了,我就是您的家庭医生,时刻在您身边,有什么需要,一个电话的事!我会为您及时提供服务与力所能及的帮助。”每签约一户吕苗总会这样说一遍。
“自从有了家庭医生,有啥头疼脑热的,给吕苗打电话就行,方便的不是一点点。”村民都是这样说。
●郭田烨:
“群众认可是一种激励”
在盐湖区泓芝驿镇王过村,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医生,他以满腔的热情和医者仁心,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村民的健康。他,就是盐湖区泓芝驿镇王过村一位“90后”大学生村医——郭田烨。
2020年,运城市盐湖区首批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医项目启动,村医子女优先报名,自此,郭田烨走上了村医这条路。
郭田烨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本着为患者负责、为群众解忧的初衷,在基层卫生室认真开展医疗、预防、公共卫生保健工作。“每个季度我都会回访8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让不方便出行的老人也能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郭田烨说。
今年1月份一天中午,郭田烨的手机响起来,“郭医生,快来!靳胜利在地里干活时晕倒了。”其家属焦急地打来电话。由于了解到靳胜利有冠心病病史,郭田烨没有片刻耽搁随即带上听诊器、心电图机、血压计等赶赴现场。初步诊断后,郭田烨根据病情随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可苏醒后的靳胜利没觉得有多大事,还是像之前一样要求开点药,回家吃,不去医院。“你这次晕厥和之前不一样,必须去医院做详细的相关检查。”郭田烨耐心、详细说明病情,在他的陪护下靳胜利上了120救护车。到医院,挂号、缴费、找诊室、向医生说明病情、了解诊治方案、垫付了医疗费、把靳胜利安置住了院后,郭田烨才放心地离开。在靳胜利住院治疗期间,他时常给家属打电话询问患者情况。“真是心里装着群众健康的医生。”家属逢人就夸郭田烨。
郭田烨的手机,365天不关机。无论是在寂静的深夜,还是在忙碌的白天,只要村里群众打来电话,他都会神速接听。他说:“只要村民需要我,不管几点,我都一定让他们看上医生。”
为了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近年来,运城市盐湖区医疗集团聚焦群众健康需求,持续强化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推出“1+1+X”服务模式,即“村医+乡医+区人民医院专科医生、护士、药师及康复师、中医师等”,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此,郭田烨针对村里70%以上是留守老人的状况,把老人们的健康管理作为卫生室的首要任务。他用了很长时间,对村里的老人进行健康摸底,而且全部登记在册。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老人,一季度至少一次面对面随访和用药指导。对于普通老年人,每年都通知他们参加健康体检,有问题就会定期着重关注,病情较重的及时转诊。村里的群众说,郭田烨作为一名家庭医生,通过定期上门走访、健康监测、护理服务等方式,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和老年人送去健康和希望,真正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守护者”。
郭田烨深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村民。因此,他利用闲暇时间不断钻研医学知识,虚心向前辈请教。每当单位有进修培训的机会时,他都会积极报名参与。2022年初,郭田烨在上级医院培训中医适宜技术过程中,了解到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治疗多种病痛。他就自费前往太原、北京等地学习中医绿色疗法、中医适宜技术,用所学免费为群众缓解疼痛。一次,村里王大爷去地里干活时不慎把腰扭伤,来卫生室就诊。郭田烨检查王大爷腰后决定进行针灸治疗,刚开始王大爷并不相信,在郭田烨的耐心解说下,他半信半疑地让郭田烨扎针,结果不到10分钟王大爷的腰疼就减轻了。随后经过几次针灸疗程,他完全康复,又能下地干活的王大爷,不停地夸郭田烨的医术好。
“群众对我工作的认可,是对我的一种激励。”郭田烨表示,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医疗技术,为更多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金杯银杯都不如百姓的口碑。作为家庭医生,他们怀着一颗热忱对待患者的爱心,一颗十多年如一日的决心、一颗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初心,无怨无悔地在基层卫生岗位上耕耘着,守护着这里的一方百姓,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在默默无闻中将“家庭医生”的名字擦拭得熠熠生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