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5-02-11
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记者在万荣县裴庄镇太和村邂逅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社火表演。现场锣鼓喧天、戏韵悠扬,社火登庙的盛大场景令人惊叹不已。沉醉间,更惊喜地发现,这个村子历史底蕴也颇为深厚——不仅有两座规模宏大的庙宇,还有一座古戏台。
此情此景,不禁唤起让人想一探村中故事与历史的浓厚兴趣。
村名溯源 太平和睦之意
太和村位于万荣县裴庄镇西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经济发达,自古有着“钱庄子”的美誉,村民生活富足而安逸。
据传,太和村原名田家庄,最初因田姓人家聚居得名,然而岁月流转,如今村中田姓人口已不占多数。400年前,村中能工巧匠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太和殿,村子遂改名太和,取太平、和睦的吉祥之意。这一说虽没有史证,或许因村民们祈愿生活顺遂、邻里和睦,抑或是历史上确实和平繁荣。也可能村子形成之初,人们便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的优越,加之土地耕种方便,适宜居住,所以聚集于此,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太平安居、和乐同欢。于是,“太和”之名,便沿用至今。
沿着村中大巷往南走,在路尽头能看到一座天官宫,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太阳庙。这座庙宇在2006年重修,虽然碑文中的记载与一些传说略有不同,但与村名应该是有一定联系的。殿内,正中供奉着太阳神,其神态庄重,手持太阳镜,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太和村的文化底蕴,不仅藏在村名的故事中,更体现在村民的日常中。这里的村民勤劳、善良、淳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苹果种植是村里的主导产业,这一产业的年收入占据了村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果树栽培是个精细活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修剪枝叶、施肥灌溉到防治虫害,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但村民们始终不辞辛劳,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呵护着每一片果田。年老者留家护田,年青者务工创业,他们崇尚耕读文化与民俗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下,村中事业和谐发展,呈现一幅新农村繁荣景象。
古台遗风 岁月雕琢之韵
因一场社火,开启了乡村探寻之旅。随着社火队伍的行进,从禹王庙到太阳庙,一路上历史的韵味扑面而来。
这个仅有千人的小村庄,宛如一座装满岁月记忆的文化宝库。太阳庙、禹王庙、娘娘庙错落分布,新旧两座戏台静静矗立,它们都是村子过往的见证,镌刻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活印记。
禹王庙历史悠久,与对面的古戏台遥相呼应,位于原太和村学校内。如今的大殿虽为现代所建,却依旧庄严肃穆。殿内正中供奉着治水英雄大禹,他目光坚毅,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风调雨顺;两侧的关公和财神,一个义薄云天,一个掌管财运,寄托着村民对正义与富足生活的向往。有清代碑记载,其又名三圣庙、关帝禹王财神庙,“大禹奏平成之功,关帝矢忠扶炎汉,财神为九州金玉主”都是裕国计、厚民生,故祀典之所必崇敬。
与禹王庙相伴的那座古戏台,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是万荣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戏台为木砖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造型古朴典雅。台基由青砖垒砌,历经风雨侵蚀,纹理愈发深邃。木构部分精妙绝伦,前面两根木柱似撑起整个戏台,柱头穿枋处的龙头栩栩如生,龙口大张,龙眼炯炯,仿佛下一秒便腾空而起。屋檐下梁枋交错,横梁上花卉雕刻细腻,花瓣重叠,与龙形昂头,一刚一柔,既有雄浑大气之感,又不失细腻婉约之美,为戏台增添了一份古韵。
戏台分为前后台,正中靠后有一扇厚重木门,算是戏幕的分割线,墙面白灰斑驳,尽显岁月沧桑。两侧各有一间半悬的耳房,呈阁楼式,其与戏台连为一体,很是罕见,是演员化妆之所。据村中的高大叔回忆,以前还有台阶通向戏台,这里曾是儿时上学嬉戏玩耍的乐园。
远处的新戏台,是近几年重修的,此时正上演着精彩的蒲剧。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唱腔婉转悠扬,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与喝彩声。新戏台在传承戏曲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社火焕新 传承民俗之兴
每年的正月十二,是太和村古庙会。当天恰逢古庙会,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社火表演热闹开场。锣鼓喧天、彩绸飞舞,浓郁的年味弥漫,吸引了众多村民和周边群众前来观赏,成为凝聚民心、弘扬文化的生动场景。
一大早,村民们便自发聚集在广场,精神抖擞为即将到来的表演做准备。从稚气刚脱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一心想用自己所能,为家乡增光添彩。虽然表演的节目并不多,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参与的兴致,即便是一旁加油的观众,也是热情满满、活力四射。
社火表演在一阵激昂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锣鼓队率先引路,浩浩荡荡前往禹王庙登庙,祈愿新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歌队踩着鼓点,扭着彩带行进;广场舞队手持扇子,迈着欢快的舞步。鲜艳的服饰、灵动的舞姿,展现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天官宫前的表演,现场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这样一场社火,不仅是村民才艺展演的舞台,更是村民交流互动的契机。大家观看表演的同时,相互问候、唠着家常。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趁着返乡参与其中,感受浓浓的乡情与家乡变化。欢声笑语中,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弘扬,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
漫步在太和村,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触摸到现代的活力。古老的建筑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而热闹的社火、精彩的蒲剧表演及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则展现出村子蓬勃的生机。
太和村,这座承载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传统村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奏响着一首和谐乐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古韵与感受精彩。
□记者 薛丽娟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