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11-05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运城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多年斗转星移,40多年春花秋实,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记载着一代代公路人的付出和奉献。漫漫征途,有多少公路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生命定格在脚下,这平凡的岗位,犹如一颗颗铺路石凝固在路基,铺设在路面......
今天的故事,就从我身边的模范共产党员杜海峰同志——一名平凡的养护工说起。
他来自岱家窑大山深处,曾祖父和爷爷一直都是村里的护路员,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在山里护路巡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成年后,怀着对祖辈的敬仰和对公路的热爱,毅然决然接过爷爷手中的铁锨镐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公路养护工。
“ 他负责养护的路段属山区路段,坡陡弯急路面窄,存在安全隐患,他急在心里,想方设法,不断钻研和尝试,把山体滑坡、塌方的混料清运至会车难度大的弯道,进行垫平加宽,既清理了路面塌方,又改善了弯道汇车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会车难的安全隐患,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他所养护的路段,在每年的公路养护检查中,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他也多次荣获“山西省公路局劳动模范”、“运城公路分局养护技术能手”、“抗击冰雪先进个人”、“盐湖区优秀共产党员”和“盐湖区十大道德模范”等荣誉。2011年,他担任了岱家窑道班班长,更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的工作努力付出,2014年5月,他身着桔红色公路服,第一次登上运城市表彰“五一”劳动模范领奖台,引起全社会对公路人的关注。他工作环境艰苦风险高,但是工资收入却很微薄,家人和亲戚也劝他为了家里日子过得更好另谋出路,他却毅然拒绝道:“这么多年,我已习惯了和公路打交道,这辈子我不会出去了”。30年的护路巡路,他已经将自己和公路融为一体,在小家和大家的天平上,他毫不犹豫把砝码放在了公路上。因为,冬季飘雪、夏季滚烫、承载物流、四通八达的那条路,是他灵魂的彩虹,生命的经络,无言地诠释着他人生的价值,更记录着他奋发有为、洒满滴滴热汗的那条路!”
如果说他的作为展现的是老一辈人对公路的热爱,那么,年轻的我就是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10年前,我满怀憧憬和梦想来到了从小向往的公路行业,成为了杜家坡公路超限检测站的一名基层工作者。当浪漫的舞步变成了两点一线的重复和往返,当自由和豪情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检测和报表,我不止一次的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吗?”我动摇着、心乱着,感觉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里... 直到有一天遇上大雪极端天气,全局开展公路保畅行动,我有幸同杜海峰同志一起巡路,上路不久,发现有人摔下了悬崖,海峰同志毫不犹豫地抬起担架下悬崖,中途滑到无数次,纵使腿部擦伤,也坚定地一点一点向山崖下的伤者去,望着他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后来,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我都时常在我们的公路上看到奋斗在一线的养护工人们,他们冒着狂风暴雨,顶着酷暑严寒,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始终坚守在保畅公路的前线。我的心灵被深深触动了:工作岗位无大小,工作分工无大小,我又怎能因为一些工作繁琐而抱怨,停步不前?又怎能因为工作的单调而失去工作的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公路人,与生俱来就有山的魂魄,海的胆量和石子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做的就是面对二十大赋予的时代使命,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工作再抓实,即使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也要努力地发光发热,把青春交给公路事业,把信仰和追求交给公路事业,这就是公路人在改革创新中的奋发和有为!
站在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回顾往昔,老一辈公路人硕果累累;对标一流,新一代公路人任重道远。我们新时代的公路人,定将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奋发有为续写公路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