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8-09
柴瑜竟
泗交消夏文化旅游节、盐湖风·消夏夜游文化节、风口消夏文化暨风口山国家级森林康养旅游周……炎炎夏日,我市各地一连串的消夏文化节此起彼伏,渐成一景。这场全域文旅嘉年华,在为市民游客带来纳凉避暑新体验的同时,也送来了一道道文旅大餐。
消夏一词,古已有之,最初义同避暑消热,侧重身体凉感,后引申出以消遣休闲方式度过夏天,强调精神心境自适。因此,人们消夏不再满足于登舟泛湖、竹亭纳凉、山居避暑等物理层面,更倾向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文化上的享受。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变化,消夏文化节一词映入眼帘,其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本质上是文化惠民、文化乐民。
俗话说,无文化不旅游,无旅游不文化,可见文化和旅游是天然的结合体。近年来,我市立足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赋能避暑旅游,重磅推出了“盬盐文化旅游季”“卫夫人书法艺术节”“梦回西厢爱情文化节”等消夏旅游系列活动。其中,不乏有“绛北大峡谷泼水节”“嗨翻枣园消夏节”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这些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提升了我市消夏文化节的文化品位、涵养了城市气质,是我市全方位展示消夏避暑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重要窗口。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百姓的栖居之所,也是身心所寄。对于本地市民而言,丰富多彩的消夏活动无疑是忙碌生活的调味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心灵的避风港、精神的加油站、生活的缓冲区。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旅游目的地如果只停留在观光游览阶段,那么游客可能“看看就走”。要将短暂的“流量”真正转化为持久的“留量”,城市文旅资源应串点成线成面,而各类消夏文化节正好弥补了我市文旅发展中“留下来、吃顿饭、住一晚”空白,甚至还能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人文风情中感悟运城的城市之美、生活之美。
好雨知时节。随着暑期模式开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旅消夏盛宴争相登场,人们走出家门,拥抱诗和远方的热情与日俱增,热气腾腾的夏日氛围持续攀升,源源不断地为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增添磁力和动能。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