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5-31
□张兴平
今年81岁的山西省特级教师、永济市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王震亚一家三代从教,德善为本,读书为乐,被誉为“书香门第”之家。王震亚家庭20世纪90年代初被县政府命名为“教育世家”(永济1994年撤县设市),2017年获山西省“书香之家”称号,2018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书香之家”金牌。
一
王震亚的父亲王深务自幼勤奋好学,长大后从事教育事业,1941年创办了永济市卿头镇曾家营学校,短短几年时间,为社会培养200多名人才。学生曲儒是全国微雕艺术大师,刘敬敏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1949年后,王深务在解州师范学校、永济中学任教,所代班级有3人考入清华大学,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1985年版的《永济县教育志》这样评价王震亚的父亲王深务:“时隔四十春秋,先生之高风亮节,仍深深留在当年受教者心里。”
在父亲影响下,王震亚从小喜欢读书。小学时,他连续订阅《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反复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和《红岩》《苦菜花》《青春之歌》等,1958年起连续订阅《人民文学》《火花》《诗刊》等刊物。上中学后,他痴迷读书,酷爱写作,和同学组织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办了《向农》小报,学着大报版式,报头行书体龙飞凤舞,文章题目有宋体字、楷书体、行草体,内容有小通讯、诗歌、评论等,版面设计有模有样、插图花边细节满满……当时没有碳素笔,一律用笔蘸着墨汁写;有时墨汁黏稠,笔尖常被墨汁糊住,就用清水涮洗……在运城师范学校就读时,王震亚又创办了《团结》小报,编写大型板报,影响很大。时值“三年困难”期间,纸张缺乏,书籍印刷数量有限,作为全年级语文兴趣小组组长,他与学校图书馆密切配合,为同学邮购《中华活页文选》,满足大家读书的愿望。
二
参加工作后,王震亚读书习惯依然如故,坚持把一直以来喜欢阅读、热爱学习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带到教育教学工作上。他从一个普通教师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从一个基层教研员跻身“全国百名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连续两届被评为“运城地区知识分子拔尖人才”,连续四届被评为“永济市知识分子拔尖人才”;被团中央借调筹备全国首届少先队员和辅导员代表大会,两次在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他先后撰写《教海探航录》《从小学创造》等8本专著,其《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倾注心力》录入《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500篇以上,其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30篇,40余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任永济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15年,多次获省、运城市、永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奖励。2014年7月,在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20周年表彰大会中,他荣获“爱心奉献奖”。
三
他的老伴初中毕业,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幼喜欢看书学习。她虽然日常操持家务,大小事情繁多,但是稍有余暇也以书报为伴,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精神食粮。他们育有四个子女,受家庭影响,子女从小沐浴在书香里,深受其益,颇有长进。
长女天资聪颖,13岁在当时的永济县中考中夺冠,考入康杰中学;15岁以运城地区理科第三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读研后留校工作,曾留学德国,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至今,她受中国科协指派担任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教练及科学观察员,参与了在莫斯科、东京等举办的国际化学竞赛。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在国际化学类顶尖期刊德国《应用化学(英文版)》《美国化学会志》发表文章3篇,获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发明家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所在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长子从小嗜好读书,喜欢给小伙伴讲故事,走到哪里后边总跟着些小伙伴,活脱脱一个“娃娃头”。小学三四年级时,他编了《一场风波》小戏,和伙伴们排演并受到欢迎。他中考成绩排名全县前50名,上高中时沉醉于文学,热衷于文学社,编印小报。中专毕业后,他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一路直升,享受正科级待遇。次子从太原工业大学毕业后在蒲州热电厂工作,任化学专工。小女运城师专毕业后,发奋学习,取得山西师范大学文凭,后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取得会计专业本科学历,现在北京某会计事务所工作。
为了弘扬优良家风,王震亚老人建立了家庭微信群,经常发布一些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励志文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他的孙辈也个个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勤奋工作、踏实肯干,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真是:盛世阳光国运昌,书香门第福气浓。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