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让盐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湖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5-23


草木葳蕤,百鸟翱翔,初夏的盐湖迎来了她最美的时节。岸越来越绿,景越来越靓,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友好宜居,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盐湖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动盐湖保护利用的各项工作,让盐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湖,古老盐湖正日益焕发新活力、创造新价值。

盐湖是镶嵌在河东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源头入手,大力推进综合水系治理,通过疏浚河道、连通盐湖内部水系、保证水循环,控制湖水盐度变化,以保护好盐湖的原生态系统。特别是总投资8.975亿元的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截至目前,已对小公滩、1号滩和2号滩近300条堤埝进行全面修复,累计完成堤埝除险加固113公里,环湖绿道15公里,边坡绿化93.27万平方米,畦块内清淤52.36万立方米,江道治理7.1公里。

同时,立足防止客水入侵,先后实施鸭子池、干河、姚暹渠(禹都段)等水生态治理和修复重大工程,填补了水系生态治理的多项空白。总投资3.4亿元的鸭子池综合治理项目于2020年开始实施,运用复合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在“内里”模拟自然水体生态系统,还在“外围”采用“潜流+表流”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模式。

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4.8亿元的姚暹渠(禹都段)综合治理工程,对东起运三高速跨线桥,西至禹西路段的老旧渠道实施疏浚清淤、堤防重建、雨污分流,从而大幅提高防洪排涝功能,并实现“雨水入渠,污水入管”雨污分流目标,彻底解决黑臭水体污染问题,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法治护湖,大有可为。从2021年开始,我市从系统修复制度“补丁”入手,打出法治组合拳,下大力气解决巡护力量薄弱、治理效能低下等难题,加快盐湖生态依法保护进程。特别是去年10月,运城市公安局城南分局利用全盐湖最居中的位置——22号堤埝上既有设施建立盐湖保护警务站,把警务工作延伸到盐湖保护最前沿。

盐湖生态湿地公园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除建有生态公园外,还形成了一道长30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开园后,与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及盐湖22号堤埝串珠成线,形成一条体验盐历史文化、休憩漫步的特色旅游线路。

近年来,我市持续高位推进盐湖十里北坡绿化工程,将东起安邑东路延长线,西至书院东路,南至滨湖路,北至北禁墙以南50米,总面积184万平方米的区域分四段实施,目前已完成其中的两段。漫步其中,海棠、樱花等乔灌木花草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红色仿古式泵站管理用房点缀其间,山体挂网喷播的紫穗槐、黑麦草和高羊茅等绿意葱茏,“四季常绿、有花有果”的美景恰似世外桃源。

“颜值”提升,带来的是“价值”凸显。作为我市一项重大的生态修复工程、文旅精品工程和民生福祉工程——依山傍水的南山新境市民广场,立足生态、生活、产业三大维度,已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达220万余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木15万株,植草62万平方米,山体修复15万平方米,形成水面达26万余平方米,建成中条山文化博览园、高端住宅小区红树林和海棠湾一期项目,一个全新的全域旅游休闲度假社区正成为现实。

运城盐湖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盐田景观,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在文旅融合方面有着巨大潜力、独特优势。

作为盐湖区文旅融合“双十”工程之一,盐湖区投资约3.5亿元,实施了池神庙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从占地100多亩的“池神庙”,到占地500多亩的“博览园”,一个气吞山河的盐池文化博览园横空出世,也成为河东盐文化新高地、运城文旅的新地标。

今年“五一”期间,位于盐湖北岸的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内,精彩上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宋韵·南风歌》迅速“出圈”。另外,还推出《康熙巡游》演艺活动,再现康熙巡游盐湖的场景,盛大的阵容,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以旅彰文,让盐文化“潮”起来。千年盐湖,正在向生态保护、风貌重塑、产业转型、全域旅游的“绿色发展”转变,一个富于青春活力的“池盐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正加快成为现实……

文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图 本报记者 闫 鑫 陈方斌 冯革才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