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盛宴滋味长

——“我在河东过大年”年俗系列活动综述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2-26

□记者 李婉玉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时光知味,岁月留香。

甲辰新春,河东大地,一片欢腾。

置身河东文化热土,“我在河东过大年”180多项传统文化年俗活动,特色鲜明、主题多样、文韵悠长。浓浓的文化味,营造了温暖祥和的气氛,激发了节日消费的澎湃活力,描绘出一个活力四射的锦绣河东年。

正月初二,常平忠义街“仪仗迎宾”。

空气里也弥漫着文化味

这个春节,天为幕、光作笔,炫丽灯展扮“靓”街头,诗词彩灯悬挂树梢,巨龙造型随处可见,年俗活动一一上演。

年味儿——

藏在树梢彩灯的诗词里;

藏在崩爆米花时“砰”的一声巨响里;

藏在打铁花的漫天火光里;

藏在韵味悠长的戏曲里;

更藏在锣鼓喧天耍狮子、舞飞龙、扭秧歌、抬花轿、推小平车、纺棉线、织土布的元宵社火里……

这个春节,我市的非遗展出,捧出家底儿。

往年春节,我市的非遗展示项目多局限于剪纸、花馍、木版年画等群众参与性较强的项目;这个春节,我市的非遗展示则是全面开花,许多停留在老一辈记忆中如今却难得一见的非遗项目,这个春节都精彩呈现。

正月初三开始,临猗县孙吉镇一带多村举办春节社火“扎马角”。马角汉子们用钢钎从脸上穿过,迈着马步,挥舞麻鞭,走街串巷。

这个春节,稷山举办“高跷走兽”非遗文化表演,精心装扮的巨型独角兽、貅狼、麒麟、貘等传说中的远古神兽在人潮人海的大街上游走,铿锵有力,引起了线上线下极大关注。

这个春节,穿汉服逛景区、与历史人物互动、在古风集市游弋,成了我市多地最普遍的存在。

解州关帝祖庙,大型实景剧《武庙之祖·盛世迎宾》震撼上演。威武的军阵、庄严的仪式、复原的服饰道具、排山倒海的鼓乐,让游客穿越千载历史时空,沉浸式体验关公文化的魅力。

池盐文化博览园每晚上演的实景剧《宋韵·南风歌》带领游客穿越时空感受宋代繁盛文化。

舜帝陵景区,“五虎上将”创意机甲威风凛凛,吸引众多游客合影留念。

芮城城隍庙内,巡游队伍浩浩荡荡。队伍两旁,不少游客身着汉服,一袭华裳,略施粉黛,跟着巡游队伍徐徐而行。

春风浩荡,成风化人。

春节期间,运城博物馆推出了考古测绘、考古绘画、近代童衣装饰、名人字画4场跨年大展,官网还推出“晋地宝藏”“华夏寻根”等27个云展览。8天假期,运城博物馆参观人数日均4000余人,单日最高达到5127人。

除博物馆外,春节期间,河东书房也推出朗读亭诵读活动、新年花束DIY系列活动及河东习俗文化体验活动,让历史文化可视可触,获得好评如潮。

2月7日晚,运城市2024年春节文艺晚会在运城会展中心华彩上演。这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竹板清脆、锣鼓激昂、丝弦悠扬,现场气氛热烈,共持续了4个小时。

如果说运城春晚是全市人民的文化盛宴,那么,土味“村晚”则是乡村群众秀绝活儿的大联欢。春节期间,我市多地举办乡村春晚,热闹非凡、人气爆棚。

一台台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文化盛宴,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还折射出乡村振兴新图景,让更多乡村和乡土文化被点亮、被看见、被关注,更激发了乡村百姓热爱故土,建设家乡的信念。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我市河津龙门村和万荣县解店镇新城村作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入选。

从正月初二到十六,运城市“两节”优秀剧目在市区盐湖会堂、盬街、岚山根、蒲景苑一一上演。

蒲剧、线腔、眉户、曲剧、豫剧、河东道情等,应有尽有,让河东戏迷过足戏瘾。戏迷老薛是拿着戏剧展演节目单四处转场观看的,“一场都不想落下。”老薛说,因为有了戏曲展演,他原定异地过年的计划果断取消。

正月十五,绛县社火汇演现场的舞龙表演。

不只是“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这个春节,传统文化成了景区标配。

“我在河东过大年”年俗文化进景区活动使各景区一票难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池盐文化博览园,花鼓表演、高跷走兽、桌子戏系列非遗表演依次呈现,让人目不暇接。

永乐宫景区,神仙玉女从壁画“走出”,伴随着古乐音律缓缓而行;李家大院情景剧《万里结亲》再现百年前中西合璧的婚礼。不少游客来到这里,开启年俗变装体验之旅。

皮影戏是许多人心中独特的春节记忆。

正月初二,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古城绛州千年乐楼,原汁原味的绛州皮影登上舞台。一方幕布,一束灯光,几个影偶,随着手艺人的唱念做打,在光与影中绽放光彩。引得欢呼喝彩声,不绝于耳……

从正月初一到初七,杨贵妃故里景区,每天实景演绎《大唐贵妃·杨玉环》,再现贵妃的一生,引人入胜。临晋县衙推出的情景剧《大堂审案》,剧情紧凑、悬念丛生,场景设置逼真,引来游人如织。

这个春节,鹳雀楼景区广场上演了多场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铁花。

一勺勺滚烫的铁水经匠人击打,瞬间飞出,犹如烟火般绽放夜空,绘就了“铁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美景。每场都有千人现场围观直播,网上更是吸粉无数,连新华社视频号都热切关注报道。

冰火两重天。其间,鹳雀楼景区还上演了社火《背冰》。凛冽的寒风中,20多名黄河汉子冒着零度左右的气温,身着短裤赤膊上阵,背着从黄河里捞起的大冰块,在锣鼓伴奏下列队前行……

普救寺景区每天两场的实景剧表演《梦境·西厢记》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内每天人山人海。

这些活动,在短视频、直播的加持下热闹“出圈”,圈粉无数,许多外地游客刷到视频,按图索骥找到这里。

据永济市文旅局统计,仅春节8天假期,该市文化旅游场所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水上列车”接待游客1.2万人次。该重点景区在接待人数和收入上与历史同期最高年份2018年相比,都有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

据市文旅局统计,春节8天假期,全市正常开放的42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人数370多万,同比增长149%;累计门票收入1703.09万元,同比增长92.50%;累计经营收入4481.63万元,同比增长74.07%,实现了今年运城文旅开门红。

亮眼的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我市文旅市场活力满满,潜力巨大。

正月初三,鹳雀楼游客如织。

文旅深融,未来更可期

日有熹,月有光。

富且昌,寿而康。

新春嘉平,长乐未央。

在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我在河东过大年”年俗系列活动中的元宵社火活动,分别在13个县(市、区)举办。两天内,又涌现了一大批“社火显眼包”。

各地脑洞大开,拿出各自家底儿,使出浑身解数,工农商学兵、科教文体卫全面“出征”,分别举办了独具特色的元宵社火活动。复古风、豪迈风、时尚风、文艺范、科技感,争奇斗艳,引得全市、全网一片狂欢。

在这波元宵社火中,除了传统锣鼓、舞龙耍狮、舞蹈秧歌外,更有绛县不仅将古代结亲时敲锣打鼓抬花轿情景复原,还将农耕时代的犁、耧、纺棉车、小平车等各种农具游走展示;新绛将30匹马拉梅花鼓车在大街上扬鞭奔腾,浩浩荡荡,威武壮观;河津组织百名青年骑着摩托车表演特技,以展示河津速度;稷山则拿出世代“绝活”——国家级非遗高跷走兽,在大街上游走,很多人在线观看后对呆萌的神兽产生了兴趣……

有人在网上对稷山“高跷走兽”中的神兽发起了讨论,讨论这神兽是不是小时候老人吓唬我们的那一款——“红眼绿鼻子,四只毛蹄子,走路‘踢踏踢踏’,吃人‘咔啪咔啪’?”

社火现场气氛热烈,线上直播同样沸腾。

有人诗兴大发,在互动区赋诗一首:“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最暖万家灯火处,最喜人间喧嚣时。”

这个春节,年味如此浓郁,值得记忆;这个春节,年味如此绵长,值得回味。

“搓什么麻将呢?今年咱运城这么多好东西,看都看不及,哪有工夫玩那玩意儿?”正月初三,市民老吴一家三代八口人到池盐博物馆观看皮影戏,表演结束后还意犹未尽地与老艺人合影。

一场场文化盛宴,让这个春节魅力无限。河东群众走出家门,不再“蜗”居家中,于是,我市各景区、公园、广场、电影院、图书馆均呈现出人山人海的火热景象。

“远在异乡,正月十三在线看了老家河津龙门的村晚,第一次发现我的家乡如此美好!时不我待,我要回家!”网上,我市一外地IP网友的一条评论,两天内引发点赞3000多个。

“我在河东过大年”年俗系列活动暂告结束,但年俗文化盛宴带来的心灵激荡却连绵不断……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龙年伊始,气象万千,文化繁荣,昂首向前。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呈现一派新气象,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正在绘就新时代美好生活新画卷!

摄影 记者 李婉玉 茹雅 通讯员 张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