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蒲剧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新创剧目赴省城展演活动座谈会发言摘要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2-11

作为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新创剧目赴太原展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12月6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蒲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太原召开,8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本次展演相关剧目的细节和新时代如何推进蒲剧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本报特按照发言顺序刊登各位专家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二级编剧、山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永峰:

此次座谈会是对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工作实践探索的一个总结,站得高,看得远,非常有意义、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这次展演给我的感受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成立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二是开创了一个文艺品牌,三是开辟了剧目创作新渠道,四是拓宽了院团人才培养新路径。运城市级剧团全国有名,运城的戏剧生态环境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每个县都有剧团,发展得很好,老百姓看戏热情度很高。运城还开创了“蒲剧艺术周”,未来可以继续做大。好的剧本需要资金支撑,蒲剧艺术市场化也做得非常好。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首先需要研究观众群体,确立好方向,找准定位。院团改革,需要平衡创新和发展的关系,将人才服务和剧团培养结合起来,解决了人的问题。这几天的演出非常精彩,下一步,希望运城蒲剧在出人、出戏、出精品上取得更大辉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王芳:

《忠义千秋》在两年前首演时,我就看了,这次再看,感觉二次创作更好,场面更宏大,灯光更洁净、更时尚,武打场面更激烈,情感更深入。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那一场拍得特别新颖、巧妙。这个戏有5个方面值得称赞,第一是地方文化的地方表达;第二是很好地延续了红生戏和红生行当;第三是文艺形式与关公研究比翼齐飞;第四是锻炼了队伍;第五是为地方戏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在蒲剧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是要坚持三并举原则,复排老剧目、改编老戏、写新戏,复排老剧目占70%,改编老戏占20%,写新戏占10%。文旅方面,可以借助短视频对各村的古戏台进行推介,还可以邀请全国各个剧种的《西厢记》来永济大展演,对地方经济有拉动作用,也可以设计“关公地图”,让《忠义千秋》顺着地图一路展演,这也是对蒲剧的宣传。蒲剧的系列丛书、儿童文学、纪录片、网剧等也需要我们去发展,从外围众多方面成就蒲剧。针对蒲剧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它的老音乐、老唱腔需要保留,绝活必须保留,包装则必须时尚,再有好剧本就一定会成功。同时,我们缺一个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必须站到全国的层次上培养人才。

●山西省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戏剧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刘树春:

如何适应市场,就是一个节奏的问题。现在年轻人接受的是快节奏文化,戏曲必须与时俱进,和时代同步。如何出精品,最重要的是创作人才。这次展演的剧目好看,也是因为演员好。在人才培养上,还需要下功夫。这次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走进省城,对蒲剧的宣传是巨大的,让大家感受到了蒲剧艺术的魅力。在创作上,排演一部戏,前期的论证很重要,要把本子弄好,二度创作的班底也很重要,包括剧本研究、剧本创作、设计情节等。在培养市场上,我们需要拳头产品,且必须进行售票,这样可以培养观众,也是对演员、艺术家的尊重。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哪个团精品多奖励哪个团,向能者倾斜,演员练功学习开展竞争,调动演员的学习积极性。这次展演我很有感触,《党的女儿》是一个精品,可以进校园、进军营,有积极意义。下一步,还可以到东南亚展演,宣传蒲剧和关公戏。

●国家一级编剧、三晋高端领域人才、山西省话剧院原副院长、山西省文旅厅专家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马连伦:

观摩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展演剧目有几点感受:第一没想到的是《永乐宫纪事》在一部舞台剧当中,采用了蒲剧、歌剧、话剧、音乐剧、乐舞、舞剧,甚至还有电影等多种艺术类型进行分场独立叙事,舞台呈现流畅、自如、完整。第二没想到的是《党的女儿》,每一名演员都在唱歌剧,而且都唱得那么好。这次展演令人感叹,也令人感动,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是一家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的剧院,是一个真正抓创作、真正有人才、敢于创新的剧院。基于这样的优势,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可以多创作歌剧和话剧。

《忠义千秋》是一部历史大剧,大场面,大格局,大叙事。一部两个多小时的舞台剧,想要表现一个人的一生,40年的跨度,众多的历史事件,是非常困难的。首先这种叙事结构很难拿捏,然而,高吉林几位编剧老师的这个剧本,很好地把关羽的人生一气呵成讲了下来,分寸把握恰到好处。

●山西日报高级记者,山西晚报社原社长、总编辑尹长虹:

这次展演真是一场丰姿诱人的蒲剧文化盛宴。具体来讲有以下感受:一是主题重大,主线明晰,主调嘹亮。二是立足地方,突出特色,讲好故事。三是形式多样,品种繁多,魅力十足。这次展演,让我们看到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不一样的剧目创作,感觉剧目品种更多了,让人喜出望外。这些创造与创新让人看到山西省蒲剧艺术院的创作立足于蒲剧但不拘泥于蒲剧,立足于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立足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是蒲剧艺术。

关于蒲剧如何高质量发展,我建议,把讲好河东历史故事和讲好河东当代故事结合起来,把蒲剧艺术的“守正”与“创新”结合起来,把用蒲剧讲好故事和讲好蒲剧人的故事结合起来,把蒲剧艺术线上与线下传播结合起来。要适应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新形势,创新蒲剧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构建立体传播新格局,扩大蒲剧的传播时空,提升蒲剧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注重保持蒲剧观众的存量,更要强化增量,尤其要想方设法吸引年轻观众。同时,可以遴选、打造和传播更多有关蒲剧的名家名剧名段,让蒲剧更有效地传播开来,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

●山西晚报全媒体文化娱体部主任范璐:

这些年,我对蒲剧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天在看演出过程中,了解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改革情况和这些剧目的诞生背景,我非常佩服,不管是改革,还是走市场化,真不得了。我看《永乐宫纪事》时,首先很惊讶于它形式上的创新。《忠义千秋》的名声很大,这个剧的舞台,让我深受震撼,整个背景设计,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效果。两名演员配合得也十分默契。山西省蒲剧艺术院6天展演5个剧目,这种气魄不是哪个剧团都有的。在我看来这体现出4种精神,一是进步的创新精神,二是院团的改革精神,三是市委、市政府的市场精神,四是研讨会的包容精神。

●二级编剧、山西省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宋慧晶:

本次展演,5部精彩剧目让我非常震动:6天的精彩演出,好戏连台,深挖运城人文历史资源,形成强大的IP矩阵,为戏剧爱好者带来了戏剧盛宴,让蒲剧艺术绽放在山西大剧院,引起了文艺界的强烈反响,不仅是对传统蒲剧艺术的宣传,更是吹响了三晋戏剧人文艺创新、勇攀艺术高峰的集结号;非常感动:展演剧目中的表演艺术家,充分发挥了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台前台后的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乐等环节,都看到了年轻人的身影,展演剧目大量启用本土新人创作,让我们看到蒲剧艺术未来的希望;非常激动:传统戏曲文化创作“三并举”全面落实,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并驾齐驱,戏曲、话剧、舞蹈、歌剧等形式丰富多彩,彰显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强大的艺术实力。

在发展方面,我建议创新题材,寻找新的现实精神和形象种子,使蒲剧具有时代发展所需的艺术品格;创新观演关系,借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打造沉浸式文旅演艺新IP;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专题培训和业务提升学习;创新宣传手段,注重网络新媒体的裙带影响力和辐射力,借助专题直播等形式,为蒲剧圈引流。

●山西省作协原主席、山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杜学文:

首先,运城的文化工作做得非常好,运城市委、市政府扎扎实实、认真地、有成效地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的。这次展演是我们近期的成果展示。除了戏剧,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努力,比如文化品牌的打造、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和研究,还有院团的改革和作品的创作演出,应该说在全省是非常突出的。运城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人才机制,成效明显。连续推出重要新创剧目在北京、太原等地演出,一方面对运城本地出作品、出人才有贡献,对全省来说也产生了影响。

蒲剧是我们梆子戏的鼻祖,是有标志性意义的,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创新探索,使其更具时代感、吸引力,更受社会的肯定和市场的欢迎。同时,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合力,不仅是运城内部的,也包括跟其他地方,特别是北京这些国字号艺术单位之间的沟通、支持,以及其他兄弟市、县和省城相关机构的交流。在省城舞台上集中亮相,既是运城努力向社会的一个报告,同时对大家下一步的创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我非常高兴,运城的实践能够证明我们蒲剧仍受观众喜爱。运城的文化发展态势非常好,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戏!


□文字 记者 王捷 整理 / 图片 记者 茹雅 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