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9-22
本报讯(记者 冯革才)近日,临猗县楚侯乡一商贸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桃商吴某,因在装货时的一些细节上发生争执拨打110报警,当地派出所民警了解基本情况后,认为此纠纷可以通过调解处理,便启动了“公调对接”机制,将该纠纷转到楚侯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楚侯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该纠纷后,委派调解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经过讲法、明责、说理,将一起即将激化的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通过开展“公调对接”工作,临猗县司法局联合乡镇司法所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自身调解优势,实现非警务纠纷第一时间有效化解,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使“公调对接”工作实打实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临猗县通过“公调对接”先后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