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电话|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一路向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5-08

“五条绿色走廊”新观察·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

一路向美

本报记者 朱 姝

驱车走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上,山、树、桥、蓝天、白云倒映在一旁的黄河中,令人心旷神怡。一路伴随着母亲河的温暖慈爱蜿蜒而行,观景台、小游园、驿站、人文景观等设施让人应接不暇。

我市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项目起点位于河津市与临汾市交界的乡韩大桥,终点位于垣曲县历山镇,与晋城市阳城县的太行板块旅游路连接。主要由主线、支线和连接线组成,其中,主线沿黄河经过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8个县(市),全长568公里;支线及连接线分布在全市13个县(市、区),全长844公里。

在我市“五条绿色走廊”中的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中,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如同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的“筋骨”,以该条公路为纽带,串联沿途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创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模式,促进沿途交旅、农旅、文旅等融合发展。

时隔两年,记者再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感慨于公路建设的进度变化,更惊叹于公路带来沿途环环相扣的发展更新。

大路通向景观美

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出发,车行至一处名为“浪漫沙滩”的观景台,不管是名称中的“沙滩”还是此处的风景,都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顺着木制旋梯,登上观景台,看到清澈的黄河水及旁边金黄色的沙滩,让人恍如置身南国。再将视线放远一点,可以远远望到壮观的禹门口黄河大桥,而大桥的另一端即古老的禹门口及龙门古镇。再将视线拉回身边,近处则是黄河、沙滩与湿地植被,形成了南北水景交融的景色奇观。

“这里是河津的一个名叫‘小三亚’的景点,这个景点就在咱们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岸,我们依托这一景点修建了这个名为‘浪漫沙滩’的观景台,作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一个沿途设施。”河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看到,这一处观景台周围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是冲着这里的浪漫美景慕名而来。与同伴自驾而来的河津市民郑女士对此处景观赞不绝口:“从去年开始,这儿的环境越来越好,周末来这里游玩的人更多了,车都停得满满的,这个观景台的修建方便了我们登高望远,更好地欣赏这里的景色。”

再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一路向北,还有两处观景台的修建不得不提,那就是万荣段的望河台和舍利塔公园。

望河台位于后土祠以西,黄河与汾河的交汇之处,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的观景平台之一。

后土祠是一座古老的祠庙,从汉武帝至宋真宗,先后有9位皇帝24次亲临后土祠祭拜。

望河台因地制宜、因势造景,绿化面积93000平方米,栽植国槐、金叶榆、金叶复叶槭、白皮松等30多种耐寒、耐旱、易养护的彩化树种。站在望河台上,西望三秦,北眺龙门,南瞻潼关,万吨粮仓、万亩荷塘、万亩水产、万亩湿地等自然美景尽收眼底,还可领略“荣光幂河”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景。

位于荣河镇北辛村的舍利塔公园,是观赏黄河的又一绝佳位置。

北辛舍利塔观景台位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的最高点,北可直目河津,黄河龙门一览无余;西可俯瞰滔滔黄河汾河滩涂,隔河陕西韩城尽收眼底;南与后土祠一脉相连;东可眺望大美万荣两山一台,是黄汾岸畔一颗耀眼的明珠。

“万荣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势造景,建成了50亩观景平台、30亩游客服务广场、400米步行栈道、40亩花海,完成了200亩荒山荒沟生态修复,让北辛舍利塔观景台成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生态平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休息平台、农旅融合的休闲平台、巡河望麦观鸟看花的观景平台、防洪抗洪的指挥平台。”万荣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东坡说。

除此之外,在大部分路段的慢行步道上,有不少市民慢跑、锻炼;在智慧信息系统中,市民可扫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了解路段详情;在驿站喝水、休息……

如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服务系统、信息系统和景观系统相互交融,观景台、小憩园、停车场等附属设施配套齐全,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化”效果集中呈现。

大路通向环境美

一路前行,满眼绿色。

最美五月天,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两侧已是嫩苗吐绿、百花争艳,形成一条绿色与鲜花相映的长龙,犹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并行公路两边,使得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廊道。

车行在河津路段时,从龙门至苍头段,设计主题为桃醉河津,以桃树为主簇团种植,旨在形成春季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的景致,打造春有桃花秋有果的效果;第二段为苍头至高禖庙段,设计主题为姹紫嫣红——枫叶大道,是以红色、紫色为主,绿色穿插设计,形成姹紫嫣红的漫山效果;第三段是高禖庙至西范段,设计主题为金色迎宾、富贵满堂,旨在渲染金色主题、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宾至如归的效果。

据悉,2020年河津市委、市政府借助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龙门至西范段)建成通车,先后投资5.34亿元实施黄河流域河津段百里生态廊道绿化提升和生态治理修复工程项目,百里生态廊道绿化提升项目主要是对108国道、209国道两侧林带改造提升,总投资1.84亿元,改造里程35公里,涉及拆除面积13万平方米,土方工程35万立方米,给排水工程70公里,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生态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包括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绿化工程和禹门口山体破坏面修复工程,总投资3.5亿元,其中:禹门口山体破坏面修复工程,修复全长600米,高度200米—300米不等,面积约15.87万平方米;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绿化工程,全长14.3公里,包含绿化、给排水、土方、植草格工程,共栽植60余种苗木30余种花草,绿化面积200余万平方米。

生态廊道的建设,优化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和道路景观效果,构筑了集湿地、河湖、农田于一体的生态屏障,成为黄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周边民众慕名前来,真正让生态效益转化成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推动了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环境美不只落实在生态美上,更落实在乡村美上。

在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用文化砖、透水砖、荷兰砖铺装休闲步道,规避水泥路、柏油路带来的单调。在外墙屋顶,做好立面改造文章,用白墙黛瓦、线条符号,展示亮丽村景。这就是万荣县美丽乡村周王村。

在村中心2000余平方米的初心公园里,面积300平方米、祥云状的园心湖,与两侧的休闲亭、文化长廊相得益彰。“每天下午,村民们吃完饭就来这里散散步;晚上广场上灯亮了,跳舞的人也不少。就属孩子们最开心了,他们拿着饼干、馍馍喂鱼,看着金鱼抢食。”周王村村民谢克强说道。

在周王村美丽乡村整体风貌的规划和实施中,该村结合自身古村落特点,保留淳朴美、构建乡韵美。在初心广场旁边的文化长廊上,墙壁上挂着村里党员的照片以及每位党员自身的家风家训。在整体打造和局部描摹的基础上,该村进行了有特色亮点的规划设计,打造最有看头、最有味道的招牌亮点,特别是建设好、修缮好村民内心最认可的标志性建筑,改造新建了一批中心广场、小游园、大舞台、文化礼堂,让村里有了“美丽地标”。改造之后,周王村更加美丽,村民美化乡村的信心大增。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不断坚持为民惠民、覆盖到村,不断打造美丽乡村的宜居之路。

“我们秉持着农村公路和旅游公路服务农民群众出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把农村公路建设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纵深覆盖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让万荣的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全县已有200多个农村在实现‘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的基础上,同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巷道绿化、亮化装点、立面改造‘六大提升行动’,彻底告别了乡村厨卫排水靠倒、厕所靠抽、污水横流的历史,做到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美一方人’。”李东坡说道。

大路通向产业美

河津市黄河龙门风景区和黄河大梯子崖景区,都坐落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岸。

在河津市黄河龙门风景区旁的公路驿站里,王梦月一家架起自己车上携带的简易桌子,拿出自热火锅,准备吃午饭。他们一家就是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自驾而来。

“我们就是河津市的,这不是放假了嘛,带着家人孩子来龙门景区和大梯子崖逛一圈儿。在这个旅游公路修好之前,我们都是走那个国道老路,那条路上大车多,不仅路况差还比较危险。现在这个旅游公路修好以后,来这边游玩方便多了。”王梦月说。

“路修好了,游客多了。”黄河大梯子崖景区负责人杜枝俊经过“五一”假期后,对这条路感触更深了。“因为我们景区的攀岩属性,我们投放的广告主要集中在外地城市,所以来景区的外地自驾游游客居多。这条旅游公路的修成,给我们景区带来了很大的助力。”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串起了众多旅游景点,有效衔接起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生态保护和历史传承,汇聚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

在河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带动黄河滩涂五大基地建设。河津市黄河滩涂面积10.2万亩,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投入使用,形成了“两纵四横”黄河滩涂交通网络,推动万亩优质粮食、韭菜、药材、干鲜果、瓜菜5个基地建设,种植粮食3万亩,韭菜1.5万亩,中药材1.5万亩,经济林5000余亩,特色经济作物1万亩,总产值达5.2亿元。同时,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四好农村路”规划建设与农业基础条件相结合,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79家,家庭农场121个,打造名优农产品12个,配套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上半年农产品加工销售突破20亿元。2021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3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7762万元,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在万荣,有效打通“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城乡双向运输渠道,为万荣县“水果、香菇、中药材、优质粮食、畜禽养殖”五个现代农业产业和“防水建材、农产品加工、中医药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四个新型工业产业的升级扩张注入了强劲动力。全县特优水果发展到50万亩,香菇突破2000万棒,畜禽存栏稳定在300万头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增至45家,各类市场主体增至3万家,电商从业人数突破1万人,带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累计增长63.1%,工业增加值增长27.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62.9%,实现产业“因路而兴”、百姓“因路而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