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5-11-14
在河津市僧楼镇北方平村第三、第四村民小组的公共宴会厅内,70张崭新的餐桌整齐排列,俨然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这个公共宴会厅运营了多年,为群众红白事移风易俗提供了极大方便。由于设施日益老化需要更新,群众呼声较高,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开展专项募捐。”北方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原晓东说,“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群众捐款十分踊跃,短短5天便筹集两万余元善款,远超购置餐桌所需费用,我们又顺势为餐厅添置了空调。”
干部“一呼”,群众“百应”。北方平村这一治理模式,得益于依托“朝夕驿站”管好“一老一少”。
北方平村共有1815户6192人,党员135名,是个典型的较大规模行政村。今年以来,该村锚定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的创建目标,以打造“朝夕驿站”为抓手,全力开辟基层治理新局面。
“朝夕驿站”由原村办初中校址改造而成。基于这片场地,该村将原学生宿舍打造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专为75岁以上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
“目前,全村有40多位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常年用餐,每人每月收费150元。同时,日间照料中心采用积分管理模式,发动有能力且有意愿的老年人参与管理或承担部分劳动,以积分抵扣餐费,既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为,又降低了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成本。”原晓东介绍,“我们还为老年人配备了浴室、理发室、阅览室和休息室,通过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在原教学楼一楼,该村利用闲置教室,布局建设了阳光自习室、体育活动室、康养理疗室、夕阳声乐室、光影戏曲室、银发工坊等功能区,为村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今年建成的多功能室,可以说是功能上的全方位升级。”原晓东介绍道,“在解决老年人日常就餐问题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各类娱乐项目,为村里80余名留守儿童和离家较远的儿童提供午餐及‘课后一小时’免费托管服务,真正实现了‘一老一小’两头兼顾,让‘朝夕驿站’成为全村最温暖的港湾。”
胡萝卜、辣椒、茄子、洋姜等十来种蔬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置身“朝夕驿站”,“爱心菜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菜园专供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每天都能吃上新鲜、健康的蔬菜。
“年初,我们对原村办初中校址东操场进行改造,开辟出两亩菜园,预计每年可为日间照料中心降低三分之一的运营开支。”原晓东说,“最关键的是,10名村‘两委’主要干部带头认种,分别在这里认领了责任田,大家定期或不定期义务劳动,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也形成了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朝夕驿站”,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其辐射带动效应持续显现。在广大农村小学规模缩减的趋势下,北方平村小学生源却逆势增长,在校生从去年的160人增加到今年的190人。无论是医保缴费,还是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齐刷刷响应,真正实现“一呼百应”。
10月10日,北方平村党支部开展了“义务劳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对新近规划的“爱心菜园”西区进行土地平整。在临汾市乡宁县某建筑公司工作的党员原红兵接到通知后,专程回村参加活动,主动认领责任田。“家里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吃喝不愁,孩子享受免费的课后服务,这样好的‘朝夕驿站’,这样好的村集体,咱有使不完的劲。”原红兵说。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